東北網7月5日電 近日,記者來到哈拉海農場采訪,到處是機聲隆隆,農場職工們忙碌的身影,在追趕著夏日匆匆的腳步,新農村建設一片紅紅火火。
戶補貼5000元建107幢職工住房
在場部的住宅規劃區裡,勘測人員在操作儀器放尺劃線,大型挖掘機緊張地工作著,到今年秋天,這裡107幢新房將拔地而起。看著手中的藍圖,農場場長劉海生異常欣喜:『今年按照新農村建設規劃,我們投資440萬元,建設現代化職工住宅小區一處,總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進一步改善職工居住條件,讓這些住了幾十年土坯房的職工,搬進漂漂亮亮的新瓦房,過上幸福舒心的生活。
即將搬出住了幾代人土坯房的職工們,臉上寫滿了笑意,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為加快城鎮環境建設步伐,農場為每戶職工建房補貼5000元,對那些住不起新房的五保戶、殘病人,貧困家庭,給予特殊照顧,為他們解決免費居住的小區新房。3年時間,全部完成場直地區土坯房拆遷改建工作,使場部職工居住條件從根本上得到改善。
政策優惠水稻面積增加150%
在連成片的水田裡,幾十名職工正從拖拉機上卸下剛剛從溫室裡拉來的秧苗。為職工增收拓寬渠道,農場加大水稻開發力度,他們采取地費下打租、補貼開發費用、增加資金扶持等優惠政策,扶持水稻規模種植,大大激發了職工種植水稻積極性,水稻面積快速增加。今年農場水稻面積達到4萬畝,佔總耕地面積的27%,比上年增加150%,遠近聞名的『哈拉海』品牌大米,成為這裡的品牌產業、生態產業和黃金產業。
農場還幫助種植戶引進水稻種植新技術、水稻種植能手,選擇統一的優良品種,在保證市場份額和食用口感的同時,更要生態環保,實現全程無公害環保生產。來自吉林省永吉縣的插秧女工金銀花高興地說:『這裡的土地肥,環境好,我們每天在這裡打工能收入七八十元,秋天的水稻現在就有人來訂購了。』
引龍頭帶動各業大發展
為搞好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增加職工的收入,哈拉海農場采取項目引進、示范帶動、強化服務、科技扶持等多種方式,加大水稻、葵花、萬壽菊等高效作物種植面積增加,產業結構優化,職工收入大幅度提高。農場與九三種業集團合作,推行玉米制種項目,建立玉米制種基地1800畝。葵花種植在去年3.8萬畝基礎上,今年推進擴大面積,借助科研部門力量,引進葵花優良品種,葵花良種率達到60%以上,2年時間全部實現品種優化,畝效益達到300元以上。
在一字排開的39棟大棚裡,近500萬株綠油油的萬壽菊幼苗長勢喜人。今年,農場和萬壽菊收購廠家增加科技投入,提昇育苗技術,優化秧苗品種,讓職工通過發展萬壽菊產業,多渠道增加收入。今年全場萬壽菊面積達到4000畝,每畝效益可達500元到700元,金燦燦的萬壽菊,成為了帶動職工致富的高效產業。
農場還借助『哈拉海濕地』資源優勢,加快旅游業發展。他們聘請專家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分區治理,進一步退耕還濕、退耕還林,優化濕地生態環境。在不久的將來,水上漂流、草上漂流,趕著爬犁草上行的特色旅游,將展現在人們面前,原始又現代的旅游農場田園生活,會讓人們體會到人與大自然的別樣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