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努力建設邊疆文化名城 雞西市借『邊』興文以文揚名
2006-07-09 15:05:4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劍風 李飛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9日電 立足建設邊疆文化名城,雞西初步構建起『三城一平臺』文化體系。中俄文化在這裡合璧生輝,雙邊文化交流盛事不斷、競放異彩,經貿合作日漸深入。借『邊』興文,以文揚名,促進了雞西社會經濟又快又好發展。

  放開眼量鎖定『邊』字文化

  雞西因煤而立。過去提起雞西人,有人戲謔為『流大汗,喝大酒,睡大覺』。

  邊疆文化名城建設的突破口在哪裡?雞西放開眼量,重新審視自己的長處:與俄羅斯有600多公裡的邊境線,有馳名世界的大界江、大界湖,有兩個國家級一類陸路口岸,當壁鎮口岸和俄羅斯通商歷史更是長達百年。『二戰』中上千蘇聯紅軍戰士在這裡捐軀,虎頭要塞見證了二戰終結這一歷史性時刻。此外,兩地民間交流歷史悠久,往來頻繁,可謂血脈相連,你中有我。

  鎖定一個『邊』字,雞西定位於中俄文化交流,積極尋求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文化內驅力,精心打好歷史牌、特色牌、精品牌、效益牌,提出城市文化建設圍繞交流轉、設施圍繞交流建、品牌圍繞交流乾。

  打造『三城一平臺』固化城市文化品牌

  每年一度的中俄文化交流周展現大型廣場文藝演出、書畫展,籃球、乒乓球比賽高潮迭起,教育、衛生交流日益活躍,學者、留學生往來頻繁。中俄文化交流在這裡固化成品牌,現已成為異國兩地人民的盛大節日。

  雞西承辦第四屆黑龍江省名優商品海參崴展洽會期間,在濱海運動廣場組織了大型專場文藝演出。民樂演奏、傳統雜技讓數千觀眾如癡如醉,海參崴文化局局長也走上舞臺,高歌一曲。演出結束,俄羅斯兒童爭搶著請中國演員給他們畫京劇臉譜。活動專題片在當地熱播一星期,刮起一股中國文化『旋風』,在許多俄羅斯人心中播下了到雞西一游的願望。

  每逢『8.15』,雞西都請來俄二戰老兵舉行紀念活動。連續兩年的元宵佳節,俄羅斯伙伴城市的政府官員及工商界人士都做客雞西,吃元宵、扭秧歌、賞花燈、觀焰火。其間,以加強中俄經貿科技文化交流與合作為主題的項目推介、洽談、簽約,展示出雙方實現共贏的美好前景。

  如今,雞西邊疆文化名城建設新框架已固化成型。雞西興凱湖國際會議中心被確定為中俄區域合作論壇的永久性會址。擬建、在建和完善北大荒知青博物館、空軍老航校博物館、新開流遺址博物館、虎頭地下要塞博物館等特色博物館體系。壯大文化旅游業,打造『中俄文化旅游之城』。加強對北大荒文化、興凱湖文化、烏蘇裡江文化等歷史遺存和民族風情、自然風光等文化旅游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積極發展跨國旅游經濟。

  借文生財『文化盛宴』香氣四溢

  中俄文化交流周推出文化園區、展銷園區、購物園區、飲食園區、工農園區,看完達山、麒麟山,看興凱湖、烏蘇裡江、珍寶島,看新開流古文化遺址,看『天下第一虎』,看北大荒書法長廊,看虎頭地下要塞……一路下來,雞西自然和人文精粹令人流連忘返。由此催生出的100戶景區農家旅館,各個生意興隆。

  從首屆中俄文化交流周,到第二屆昇格為龍、港、澳、俄的文化交流盛事,中外來賓500餘人、中外游客2000餘人參加,各界人士近20萬人次直接參與,吸引游客10萬人次。就連從前不打眼的雞冠區西郊鄉綠色觀光園,去年也首次迎來俄羅斯海參崴的旅游團。虎林的俄羅斯商品一條街,密山的對俄經貿不夜城,『火』了城市『活』了經濟。

  雞西,一座從開采百年的煤海裡走出來的城市,今天,靠『邊』興文,催開千萬樹梨花,煤城雞西秀了,靈了,亮了。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