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2日電 在哈爾濱市太陽島風景區,一座匯集了近千件藝術品的『北方民藝精品館』令許多觀光者贊嘆不已。館內一流的整體設計和多件稀有的展品,讓人很難相信這些竟出自一人之手,他就是我省年輕的攝影家、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劉恆甫。這座免費對公眾開放的展館,是他自籌資金300萬元建立起來的。
撿拾北方民俗文化的碎片
走進北方民藝精品館,一種古朴、凝重的氛圍撲面而來,整體的背景、專業的燈光和豐富的藏品,令人仿佛置身北方古老民族的文明隧道。薩滿神鼓、太陽神柱、馬鹿巨角、猛?象牙雕、樺皮藝術、黑檀木雕、金源古棋……一件件民間藝術精品仿佛歷史的碎片,為觀者拼起了一個令人震撼的北方民族的文明世界。
劉恆甫說:『北方民間藝術是宏大的群體藝術,不僅包容北方少數民族的傳統藝術,更飽含著北方漢民的精巧之作。然而,不論哪一種門類,都有著極其鮮明的地域特色和相適的藝術風格,那就是粗獷、潑辣、古朴、向上的品質;都張揚著如同「車?轆菜」那般「壓不死、輾不爛」的生命活力和無限生機。』
基於這種對北方民間藝術的深刻理解,劉恆甫以一個藝術家的眼光和社會責任感,開始收集那些散落在民間的亟待發掘和拯救的民間藝術瑰寶。他不吝錢財、不辭辛苦,將能代表家鄉民俗文化的作品一件件地收集起來,愛若珍寶。為家鄉建一座一流的民間藝術展館的想法在他心中漸漸成型。
為建公益展館,不計個人得失
去年6月,哈爾濱太陽島風景區開始全面改造,並非常注重人文氣息的構建。劉恆甫聽說後,馬上找到松北區和太陽島風景區的有關管理部門,將建立北方民藝精品館的想法說出,得到了有關部門的贊同和支持。此後,劉恆甫把全部的精力和財力都投入了建館的工作中。從設計草圖到室內裝潢,再到展品陳列,他全部親歷親為。為了加快施工進度,他每天吃住在展館,4個月沒回家;為了達到設計效果,他讓工人們在旁邊看著,自己一塊一塊地去貼那些造型各異的石頭……他說:『藝術不能敷衍,更不能弄虛作假,否則不如回家睡覺。為了藝術上的精益求精,累死我也高興。』
劉恆甫就是這樣,將北方民藝精品館當作了自己最大的一件藝術品來構建,力求盡善盡美,甚至為此停工返工,花掉自己幾乎所有的積蓄也在所不惜。把『黑土文明』擺在最顯著的地方
去年12月,北方民藝精品館正式開館。北方綜藝、薩滿文化、於慶成藝術、木雕藝術、白樺藝術等展館與戶外雕塑園交相輝映,好評不斷。人們驚嘆,一個人籌建的展覽館也可以這麼專業,這麼厚重!
劉恆甫說:『我要讓每一位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北方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並借助藝術表現手段將它們傳播出去,流淌在每一位對黑土文化感興趣的觀眾心中。』
采訪中,劉恆甫一再強調,自己是藝術家,不是收藏家。這不僅是因為他從藝多年,涉獵攝影、繪畫、設計、工藝美術等多種藝術門類,榮獲過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獎,更因為他有一份對藝術的執著勁頭和社會責任感。
在籌建展館之初,劉恆甫就有了免費對公眾開放的想法,至今仍在不折不扣地實施這一決定。而北方民藝精品館的一切費用都是由他個人承擔的,包括前期已經投入的300多萬元資金。這些經費都是靠他的『副業』諸如設計、攝影、裝潢等業務補貼而來的。
劉恆甫說:『我沒理由向藝術要錢,如果想賺大錢我也不會搞藝術。其實我心裡一直憋著氣!現在不少黑龍江人對異域文化趨之若鶩,對別人的歷史和景觀了如指掌,反而對自己家鄉的歷史文化知之甚少。甚至認為北方自古是蠻荒之地,無文化可談。這些都是對黑龍江藝術家和文化工作者的一種諷刺。作為黑土地上的藝術家,我們有責任為傳承北方文化盡一分力。不僅把黑土文明擺上太陽島,還要讓它傳遍全國,擺在中國最顯著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