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15載無悔的修志生涯--記綏化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范育松
2006-07-12 14:44:4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付文舉 楊欣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2日電 題:15載無悔的修志生涯--記綏化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范育松

  一瓶鋼筆水,一支紅藍鉛,伴隨著她15個歲月青燈黃卷的修志生涯。在地方志這無權、無錢、無車的『三無』部門,面對著艱苦、清苦、辛苦的『三苦』工作,她無怨無悔,在默默無聞中不知疲倦地追求著。

  她就是綏化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范育松。

  范育松,多次被授予『黑龍江省勞動模范』,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省修志戰線先進工作者和標兵,2005年全國10名地方志先進工作者,她是其中之一。淡泊名志心熾筆耕

  范育松1952年出生,先後擔任縣婦聯常委、公社黨委書記、地委常委、地委副書記等職。1991年,任綏化地區地方志辦公室副主任、主任至今。

  修志編鑒,最基礎的東西是資料,而征集資料是項面廣量大的浩繁工作,僅靠幾個人的力量解決不了問題。為此,她大膽嘗試,1997年,組建地方志工作『兩個網絡』:一是三級領導網絡,由市、縣(市)區直部門和農村鄉鎮設一位副職領導負責本部門地方志工作的三級地方志工作領導網絡;二是資料員網絡,市、縣(市)區直部門和農村鄉鎮各有1~2名文秘人員為地方志工作資料員,負責為各級志辦報送入志資料。目前,綏化市共有各級地方志負責人1207名,地方志工作資料員1418名。

  『乾就得像個樣,做就得有成果!』這就是范育松的性格。主編80萬字的《綏化地區年鑒》,她大膽創新,創造性地提出『年鑒志體』編寫,獨創了『志體鑒風』的特色。設計年鑒篇目,為了科學求精,在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先後深入到73個部門走訪調研。她親自撰寫書稿20多萬字。80多萬字的書稿,她領著兩個編輯,用40個日夜校改了6遍,累計600多萬字。到部門查閱、征集入志資料,跑檔案館查閱資料,她一蹲就是幾個星期。全書2.5萬多筆數據,她逐個敲定。40個日夜過去,她體重減了10多斤。這部由她主編的《綏化地區年鑒》獲2002年『黑龍江省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黑龍江省優秀年鑒一等獎』,2004年又被評為中國近現代史料優秀成果二等獎。

  終審評改《肇東簡史》,她連續加班加點地工作了7個日夜,修改1000多處,核實經濟數據超千筆。《肇東簡史》被評為2000年『黑龍江省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

  由於長期持續用眼,勞累過度,范育松得了眼脈胳膜炎,醫生特別叮囑,不能再持續用眼,但這絲毫沒有動搖她對事業的那種癡心和『傻拼』的勁頭,在市政府機關辦公的大院裡,她辦公室的燈總是最後一個關掉。守廉恥之節養廉潔之風

  『勤政廉政、一身正氣』,是同事、百姓對范育松由衷的贊頌。

  1998年范育松初任主任時,地志辦人員編制較少,她開始物色調人。得知消息的領導、朋友紛紛找到她。其中有人出幾萬元求她安排一個大學畢業生,她都婉言回絕了。後來她調來了兩名非親非故的乾部。這兩人為表示感謝,趁年節去看她,都被斷然拒絕了。

  2000年夏天,為籌備印刷出版年鑒,她親自帶領2名編輯去哈爾濱,幾乎跑遍了哈市有名的大印刷廠,同印刷廠主管領導商談印刷價格,一壓再壓,把印刷費用壓到了最低。

  『對上不送一分,對下不收一文。』這是范育松給自己立下的誓言。走上領導工作崗位36年來,她一直恪守自己的諾言。

  在范育松的影響和感召下,綏化市志辦領導班子成員和全體乾部人人作風廉潔無私,工作恪盡職守。2005年,市志辦被國家人事部和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評選為全國地方志先進集體,2006年被評為全省修志系統先進集體。為業不為名為人不為己

  從地委副書記到市志辦主任,工作環境幾經變遷,范育松始終堅持共產黨人政治上的清醒與堅定,樹立正確的權力觀。

  為了嚴把續修志書的質量關,使各縣(市)區在編寫書稿方面少走彎路,綏化市10部縣(市)區續志篇目全都經市志辦修改審定。1998年12月,她組織帶領幾名編輯,1個月時間終審修改了65萬字的《綏化地區糧食志》。她認真負責,不為名利的工作精神,深得糧食志編纂部門的高度稱贊。

  為推進縣(市)區地方志工作,改善縣(市)區志辦辦公條件,以及配備人員等重點事宜,她經常同縣(市)區主要領導溝通協調,僅2004年一年時間,各地政府就為本級志辦購置了微機、復印機、攝像機、掃描儀等現代化辦公設備18臺件。

  30多年來,范育松整理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數據近億筆,記思想日記和科研讀書筆記百餘本,1000多萬字,撰寫各類論文70多篇,其中《續志篇目的科學性思考》、《年鑒的編輯與作用》、《當代地方史的特質思辨》等多篇論文獲國家、省優秀論文獎。

  綏化市志辦沒有公車,下鄉指導工作擠公共汽車,自帶白開水。20多年來,她每天上下班一直騎著她那臺老式28型永久自行車。每到冬天雪大路滑,她就走著上下班。

  綏化市志辦乾部說:『她把單位變成了一個大家庭,把員工當成了親人,像慈母一樣關愛呵護,像嚴父一樣嚴格要求。』

責任編輯:劉華

【專題】振興中的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