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凝心聚力鋪就小康路--記七臺河前山村黨支部
2006-07-14 09:41:54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呂天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4日電 題:凝心聚力鋪就小康路--記七臺河前山村黨支部

  一個僅有73戶、288口人,耕地面積6300畝的小山村,卻創造了從二十幾年前的人均收入30多元,到去年人均收入11600元的奇跡,成為七臺河市的首富村、小康示范樣板村。

  前山村黨支部先後被中組部、中央文明委和省委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精神文明標兵村』、『五個好先進村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黨支部扭住『村域經濟發展』不放松

  前山村黨支部狠抓科技知識的普及,多次從市、區聘請農業科技專家到村裡講授農業科技知識。村黨支部還專門劃定了農業適用技術試驗、示范田,由黨員帶頭示范做樣板。經過幾年努力,玉米大雙覆、大豆壟三栽培、水稻旱育稀植、超稀植技術相繼推廣成功。

  在發展特色種植中,村黨支部緊緊抓住『北藥開發』的契機,先後3次派人到哈爾濱、河北省安國縣等地考察『北藥』種植,並與省北藥開發辦研究所聯系,在村裡建起了藥材種植基地。為降低購買藥材種苗成本,村黨支部請北藥辦的專家指導,自己搞起了種苗繁育,無償向村民提供種苗。幾年來,全村累計投入資金近百萬元,種植平貝、枸杞子、龍膽草、穿地龍等各種中藥材750畝,佔全村種植總面積的23.4%。2005年,全村僅藥材種植一項實現純收入50多萬元,村民人均增收1700元。

  從2001年起,村黨支部在充分考察論證的基礎上,決定以牧養農,由村乾部和黨員帶頭,籌集資金85萬元用於發展畜牧業。兩年多的時間內,全村建起了佔地5萬平方米的養殖小區,70%以上的農戶發展養殖業,村民收入直線上昇。

  村黨支部先後投資數十萬元,實施了旱改水工程,開發荒原改造低產田1000畝,為村裡增加經濟效益近百萬元;實施了山林綠化工程,造林1500畝,栽種各種經濟林、用材林40餘萬株,被國家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綠化千佳村』榮譽稱號;實施綠色食品工程,發展綠色產品品種十幾個,綠色糧食作物1000畝。

  強化內力修為,黨支部抓牢『思想組織保障』基石不松懈

  多年來,前山村始終把加強黨支部的自身建設作為抓好農村黨建的重中之重,努力把黨員隊伍建設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主力軍和骨乾力量。村黨支部從抓好黨員的政治理論學習和思想道德教育入手,每年年初都制定學習計劃,確定重點學習內容,每月集中學習一次。村黨支部把強化制度建設作為規范執政行為,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的一項重要措施,先後建立健全了黨支部議事、『三會一課』、民主評議、村務公開等制度,堅持按制度辦事、用制度管人。凡是涉及新農村建設規劃、村集體重大支出、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承包等重大事項,都實行『一事一議』,實現了農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監督。村黨支部每年都組織黨員開展『重溫入黨誓詞』、『我為黨旗添光彩』、『爭做優秀共產黨員』等活動,進一步激發黨員獻身村屯發展、服務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關心熱點難點問題,黨支部堅定『一心為民解懮』目標不偏離

  村黨支部在帶領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進程中,始終把為村民辦實事,解決實際困難,維護村民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為切實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環境,村裡先後投入30多萬元整修街路。2000年,村裡再次投入15萬元,為各戶統一規劃修建了小橋、廁所,安裝了統一樣式的鐵柵欄和鐵大門,並建成了面積達12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和佔地4000多平方米的農民公園。去年又新建了31棟160平方米的2層小洋樓。村黨支部從實際出發,建立起種養殖協會、紅白理事會等門類齊全、服務優質的各種服務組織,為村民提供各項服務。村黨支部還為全村17歲以下的少年兒童購買了養老保險,中小學生上學免費車接車送,村裡每年拿出一萬元為老年人過節,讓村民們切實感受到了黨支部關懷和溫暖。

責任編輯:劉華

【專題】振興中的黑龍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