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3日 北疆見聞:英雄史詩伊瑪堪 千古絕唱幾多時
東北網記者 印蕾
早就聽說現在能唱『伊瑪堪』的赫哲人已所剩無幾,來到同江市街津口鄉赫哲民族文化村,『三千裡北疆話國防』采訪組成員都迫切地渴望親耳聽聽這部偉大的史詩,成為它為數不多的見證人。
伊瑪堪是一種赫哲族民間口頭說唱文學形式,流傳於黑龍江省同江、富錦等赫哲族聚居區。常采取說白與歌唱相間的形式,演唱者要根據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身份,把自己融入到整個故事情節裡,做到語言、音調、神態、動作逼真傳神。伊瑪堪內容涉及的范圍很廣,從歌頌赫哲族英雄莫日根,到表現赫哲族人民同大自然斗爭和古代部落戰爭,也有以愛情生活為題材的內容。民間流傳的伊瑪堪作品有長篇、中篇和短篇三種,長篇能連續說唱一兩個月。
引導我們參觀的導游介紹說,在赫哲民族文化村,每天都有兩場伊瑪堪及赫哲歌舞演出,只是我們錯過了時間。得知大家遠道而來,為了不讓大家失望,導游好心地引薦我們去街津口鄉拜訪能唱伊瑪堪的藝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吳寶辰。
![]() |
吳寶辰表演伊瑪堪 |
我們找到吳寶辰,說明來意,吳寶辰特意又和我們回到風情園,換上民族服裝,為我們表演了一段伊瑪堪。沒有樂器,沒有腳本,吳寶辰介紹說伊瑪堪是一種觸景生情的『原生態藝術』。
交談中,我們得知吳寶辰的爺爺吳連貴是赫哲族的民間藝人,國慶30周年時,還應邀到人民大會堂進行了表演。雖然爺爺從沒特意教,吳寶辰從小耳濡目染,『偷偷』學會了伊瑪堪。
作為赫哲族的英雄史詩,『伊瑪堪』的價值可以同『嘎達梅林』、『格薩爾王』相提並論,今年還被列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另一方面,隨著會講赫哲語的人越來越少,會唱伊瑪堪的人也越來越少。據上世紀50年代調查,當時會唱伊瑪堪的歌手有10多位,到上世紀80年代只剩下5位,現在基本所剩無幾。搶救和保護伊瑪堪已迫在眉睫。
『伊瑪堪並非只限於赫哲人學習,誰都可以學,只要熱愛赫哲族民族文化,不破壞赫哲族民族文化都可以學,當然前提還是需要懂赫哲語。不過赫哲族沒有文字只有語言,可能也給傳承伊瑪堪增加了障礙。』吳寶辰平靜的語氣裡略帶遺憾。
想到這,我們不禁有幾許擔懮,如果伊瑪堪很快在人世間消失,這將是赫哲族乃至人類的一大遺憾。作為一個民族的活態史詩,誰都不希望它成為真正的千古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