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賓縣義務守墓人踏上為烈士尋親路
2006-07-16 05:15:45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史延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6日電 辭去原有的工作,不要一分錢收入,義務看守烈士墓已經20年,對此,賓縣糖坊鎮烈士陵園義務守墓人張玉山無怨無悔。但是,幾十年來沒有親人來祭掃烈士,讓烈士們孤獨地長眠在異地他鄉,卻是張玉山心頭無法抹去的痛。是烈士們沒有後代,還是親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們犧牲在這裡?張玉山決定要為烈士尋找親人,告慰烈士們的在天之靈。11日,他踏上了為烈士尋親之路。

  1946年1月7日,在剿滅糖坊地區國民黨地下建軍東北保安軍劉銘久、劉樹恆匪部的戰斗中,東北民主聯軍松江軍分區17名指戰員犧牲,其中16名烈士為山東籍,一名為哈爾濱籍。1946年5月,糖坊鎮永和村農會主任徐德被土匪殺害。1947年4月8日,松江軍分區又有兩名指戰員犧牲於老山頭剿匪戰斗中,其中一人為山東籍,一人為賓縣平坊鎮人。這20位烈士現長眠於糖坊鎮烈士陵園。1987年,從小就對烈士充滿崇敬之情的張玉山向鎮政府提出申請,主動要求看守烈士墓,得到了鎮政府的批准。從此,他辭去了在鎮裡道班修路的工作,做起義務的專職守墓人。20年來,他沒有提過一次工資和待遇問題,反倒將賣掉自家房所得的幾萬元錢用於修葺美化烈士陵園。

  為這些烈士找到親人,是張玉山有生之年最大的願望。據張玉山介紹,除了每年清明節當地的中小學生來掃墓外,烈士陵園平時很少有人來。他義務守墓近20年,以前沒看到過有烈士的親人來祭掃。幾年前,他在賓縣為本縣的兩位烈士———糖坊鎮的徐德和平坊鎮的趙有尋找親人,找到了徐德的後人,而趙有沒有後代。現在徐德的兒孫每年過年過節都會去掃墓。

  張玉山認為,在戰火紛飛的年代,戰士們在哪裡犧牲就在哪裡就地掩埋了,很多烈士、尤其是外省籍烈士的親人可能根本就不知道他們具體是犧牲在了哪裡、葬在了哪裡,所以無法來祭掃。他覺得自己有責任讓烈士的親人們知道烈士犧牲在這裡,也希望親人的祭掃可以讓這些為人民利益獻出寶貴生命的烈士得到安息。他決定首先從為哈爾濱籍烈士劉濤尋親人入手,然後再南下山東,為17名山東籍烈士尋找親人。張玉山說:『為烈士尋親之路肯定是一條艱難而漫長的道路,但是,不管有多難,我一定要堅持到底,完成這個任務!』

  這些名字,我們應該銘記

  在糖坊鎮烈士陵園,每位烈士的墓碑上只簡單地寫著烈士的名字和籍貫。在賓縣民政局雙擁辦喬愛群主任的幫助下,我們得到了這些烈士的進一步資料,也為張玉山的尋親之旅提供了更多的線索。

  烈士名錄:

  王喜山山東籍松江軍分區三團三營戰士

  王喜安山東籍松江軍分區三團三營戰士

  莊四武山東籍松江軍分區三團三營通信員

  李儒昌山東籍松江軍分區三團三營戰士

  楊喜林山東籍松江軍分區排長

  王同治山東籍松江軍分區三團三營連長

  葛靖祥山東籍松江軍分區三團三營戰士

  秦發 山東籍松江軍分區三團三營戰士

  張連堂山東籍松江軍分區三團三營戰士

  劉先維山東籍松江軍分區三團三營戰士

  楊振奎山東籍松江軍分區三團三營戰士

  唐年 山東籍松江軍分區三團三營戰士

  張顯連山東籍松江軍分區三團三營戰士

  欒科 山東籍松江軍分區三團三營戰士

  常安祥山東籍松江軍分區三團三營戰士

  劉本仁山東籍松江軍分區三團三營戰士

  矯德賓山東籍松江軍分區部隊指導員

  劉濤 哈爾濱籍松江軍分區三團三營戰士

  趙有 賓縣平坊鎮人松江軍分區老七團二連戰士

  『打糖坊』、除叛匪,烈士們獻出生命

  60年前,那是一場怎樣的戰斗,讓這些年輕的戰士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帶著這個疑問,記者日前走訪了賓縣有關部門,探訪糖坊烈士陵園,查閱有關資料,了解到關於那場戰斗的詳細情況。

  據原賓縣檔案局黨史辦主任、賓縣史志主編張德潤老人介紹,東北是歷史上有名的土匪多的地區,位於賓縣西北部的糖坊、滿井一帶更是胡匪老巢,群眾從來沒有太平日子過。1945年8月15日東北光復後,地主豪紳為了保護財產安全,紛紛組織大排隊等地主武裝。

  叛匪劉銘久,國民黨員,偽滿時在阿城平山擔任警察署長,光復後任阿城保安大隊隊長。1945年11月中旬,阿城保安大隊被改編為東北人民自治軍某師三團,劉銘久由保安隊隊長變為三團團長。劉銘久的隊伍雖然被共產黨的軍隊收編,但他投靠國民黨的想法並未改變。他明處為自治軍整軍擴兵,暗地卻為自己招兵買馬,企圖趁時機成熟投靠國民黨。1945年11月末,劉銘久與賓縣當地胡匪劉樹恆結盟,共謀反共大計。劉樹恆的隊伍被收編為東北人民自治軍某師第四團,在滿井駐防待命。

  1945年12月初的一天,劉銘久秘密接到國民黨東北挺進一縱隊的四份委任狀,自己留下任團長的委任狀,其餘三份任營長的委任狀發給下屬。事隔幾天,下屬將委任狀丟失,被自治軍師部發現。劉銘久聞聽此事,唯恐師部追究,想盡快叛逃,脫離險境。12月26日傍晚,他派人帶著求援信,連夜直奔滿井劉樹恆家。次日,劉樹恆組織糖滿地區各路土匪千餘人,分兵兩路奔向滿家店,在北三階地屯安營,等待接應企圖叛逃的劉銘久隊伍。匪軍掐斷了滿家店通往各地的電話線。

  三團政委陳克明覺察到團長劉銘義的緊張情緒和異常行動,意識到『兵變』可能要發生,急忙給駐在蜚克圖的師部打電話,電話線被切斷打不通。便派人去報告,並做了應急准備。夜裡10時許,陳政委派通信員出來偵察,劉銘久知道事已敗露,決定提前行動。他派人去抓政委陳克明。剛邁進陳政委住的大院,便從屋裡飛出一顆手榴彈。隨著手榴彈的爆炸聲,頓時槍聲四起,劉樹恆帶領千餘名匪徒湧進滿家店街裡,街裡一片混亂。劉銘久和家眷坐上劉樹恆的兩輛大膠輪車,與40餘名叛匪從滿家店東門逃出,慌慌張張向滿井方向竄去。

  1946年1月初,駐蜚克圖東北民主聯軍(1946年1月1日東北人民自治軍改稱東北民主聯軍)師部偵察員發現賓縣保安三中隊隊長正召開土匪軍事會議,商議在1946年1月7日攻打民主聯軍某師部,又偵察到阿城縣胡匪1000餘人已到糖坊,企圖協助劉銘久部攻打賓縣城。

  根據偵察到的情報,民主聯軍某師司令部決定兵分三路進行剿匪戰斗。1月6日夜,民主聯軍趕在敵人行動之前展開進攻。在民主聯軍的猛烈炮火之下,匪徒們有的投降,有的逃跑,有的躲在老百姓家中不敢出來。為了避免群眾傷亡,7日中午,民主聯軍決定撤離糖坊街西北角,匪首劉樹恆等人趁機隨眾匪徒溜掉。民主聯軍戰士層層包圍了匪首劉銘久所在的福義魁雜貨店,堵住大院大門,佔據四座炮臺,使劉銘久插翅難飛。劉銘久頑固抵抗,拒不投降,當即被炸死。

  這次戰斗,民主聯軍犧牲和受傷的戰士共計80餘人。劉銘久叛軍與胡匪被打死23人,打傷78人。這次戰斗在賓縣歷史上被稱為『打糖坊』,是賓縣剿匪斗爭中規模較大的戰斗。劉樹恆後被民主聯軍剿匪部隊消滅。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