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屯子美了道路平了村民富了
2006-07-17 05:36:50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胡佔富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7日電 題:哈爾濱市部分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屯成績突出

  農村和城市都差些啥?是人均收入差距?還是行路、就醫、飲水、教育等生活環境差距?

  走在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屯的光亮街路上,看著農戶屋內整潔、亮麗的裝修,以及室內廁所、自來水等設施,讓人切實感到,這樣的農村生活幾乎和城市沒有差別。經過半年多的建設,哈爾濱市部分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屯已經取得了突出的成績,街道平了,晚上亮了,屯子綠了,環境美了。這一切,都離不開經濟發展的支持,『輸血』不如『造血』,哈爾濱市新農村建設,正在通過加快經濟發展迅速推進。

  紅新村千餘勞動力九百去打工

  在阿城市料甸滿族鄉紅新村,整潔乾淨的村中巷道已經全部改成硬鋪裝的水泥路面,路兩旁是半米見方的排水渠。一排排整齊的磚瓦房,院牆外、街道旁遍布的果樹、花草,都顯示著這個村子的富庶。走進農戶家,最後一點農村的感覺也會蕩然無存。屋裡現代化的裝修一點都不比城裡居民差,不僅室內廁所、自來水、有線電視、電話、家用電器等應有盡有,有的村民還在使用著筆記本電腦,一個城市家庭該有的這裡都有,甚至更全、更現代。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屬典型朝鮮民族村的紅新村緊抓經濟發展這條主線,全村1069個勞動力,每年要跨國、跨省輸出900多人,年創收達到3000多萬元;全村所有耕地全部為水田,而且實現了規模種植、綠色種植、訂單種植,現在全村100畝以上的水稻大戶就有20多戶。僅這兩大主導產業,就實現了人均年收入1.5萬元。目前,紅新村有線電視入戶率、住房磚瓦化率、電話入戶率、自來水入戶率和義務教育普及率均達到了100%。

  為進一步發展經濟,紅新村正在建設食品加工企業,預計年產值可達到1500萬元。同時,紅新村的民族飲食業也得到迅速發展,朝鮮民族特色飯店已經遍地開花,為開展民族特色鄉村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髒亂裴家屯變大花園

  走進阿城市阿什河街道辦事處南城村裴家屯,整潔的沙石巷路兩側被雲杉和鮮花掩映著。在柳林茂密和鮮花盛開的村民休閑廣場上,幾名村民正在清理花壇雜草。這是該屯村民理事會經過兩個月努力,帶領村民改變村容村貌的成果。

  裴家屯位於阿城市城南3公裡處。全屯有101戶,320口人,耕地面積888畝,以大蒜、白菜等露地蔬菜生產為主。過去的裴家屯雖不窮困,但屯裡牲畜糞便和柴草到處都是,屯西側的垃圾溝臭氣熏天,蚊蠅亂飛。

  今年初,南城村被確定為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村,村民們自發組建了村民理事會,由農民企業家方亞軍任理事長。在理事會的組織帶動下,全屯村民主動出工,從整治環境入手,掀起了新農村建設熱潮。目前,裴家屯已整修屯內巷路1740延長米,修葺屯東護坡170米,改造橋涵兩座,栽植梧桐、雲杉、果樹等4000餘棵,栽植花卉8000多株。

  一開始,有的村民對他們的工作不太理解,還有的村民甚至唱對臺戲。後來,村裡的環境有了明顯改善,面對盛開的鮮花、整潔的路面,所有的村民徹底轉變了態度。現在,只要有人看見道路上有垃圾,便會自動撿起來。誰家放牛趕羊,都主動把道路上的糞便清掃乾淨。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