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一個"畸形兒"的艱難再生:牡丹江制藥廠改制重組見聞
2006-07-17 09:57:55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徐大勇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7日電 當已經閑置了四五年的生產設備重新運轉起來,悅耳的隆隆聲傳遍整個廠區時,歷經企業沈浮、反復重復在希望與失望之中的牡丹江制藥廠老職工們在歡欣鼓舞的同時,無不百感交集、熱淚盈眶。改制重組後的制藥廠,改造後將於7月底全面恢復葡萄糖生產,淀粉生產線也將於9月全面啟動。

  從『明星』到『災星』的蛻變

  牡丹江制藥廠當年號稱是全市投資最大的企業、全國規模最大的VC生產企業,作為國家『七五』期間重點建設項目,這個昔日『明星』曾經承載了多少人的希望與夢想。

  然而,從1984年正式立項到1993年竣工投產,由於建設資金全額貸款,試車期超長,外匯利率變化以及引進技術不成熟等諸多因素,這個先天發育不足的企業生產一直不正常,開產之日便是虧損之時,企業每年虧損額都在7000萬元左右。

  到1998年底,生產能力為年處理玉米15萬噸、葡萄糖生產裝置規模亞洲第一的牡丹江制藥廠賬面資產20.3億元,負債22.5億元,負債率高達111%,並最終於2001年11月正式停產。

  為了盤活企業,牡丹江市有關部門始終在不斷的碰撞中艱難探索。最常規的辦法是注入資金、啟動生產,但企業如果滿負荷生產,每月至少需要流動資金2000萬元,銀行即使給予貸款,企業也喪失造血機能無力償還;

  最徹底的方式是破產倒閉,但制藥廠的債務構成非常復雜,比較大的債權人就有20多家,既有國內貸款,又有國外借款;既有到期的貸款,還有沒有到期的貸款,債務無法處置,實施破產就無從談起。

  此後,封閉運行、卸債減負、債權轉股權,還有租賃經營,國有企業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基本都在牡丹江制藥廠進行了實踐,也多少收到了一定成效,但由於沒有觸動產權這個核心,最終都無功而返。這個昔日的『明星』,早已成為困擾無數人的『災星』。

  另闢蹊徑的『外科手術』

  面對著國有資產逐步流失和職工生存狀態日益艱難的壓力,實施改制重組引進戰略投資者,從根本上解決制藥廠問題成為牡丹江市決策者們最為關注的焦點。

  山東魯州食品集團、河北石家莊制藥集團、安徽豐原集團、哈藥集團……先後與十幾家國內醫藥強企尋求合作,但對方不是給價太低,就是條件過於苛刻,洽談皆無結果。

  2005年7月開始,牡丹江市政府有關領導帶隊開始與沈陽峻煌公司進行了接觸洽談。該公司是目前國內最大的淀粉生產商,生產能力70萬噸,擁有資產總額12億元、淨資產6.5億元,年銷售收入達20億元。此後,牡丹江市又積極牽手已經在本地投資化工企業,並打算繼續延長產業鏈、做大做強的香港龍叡公司,促成了兩個企業最終合作組建新公司重組牡丹江制藥廠。

  龍叡公司與牡丹江市以往合作具有良好基礎,具有較強的融資能力,能夠為制藥廠後續發展提供資金支橕;峻煌公司作為同業企業具有技術和市場網絡優勢,重組後能使現有設備裝置得到充分利用,雙方合作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經過艱難談判,三方最終決定把手握到一起,制藥廠重組後的新企業———牡丹江高科生化有限公司成立了。

  如何在不違背法律制度的原則下打破常規,破解難題,加速推進改制重組,牡丹江市政府沒少下功夫;先實施政策性破產後改制重組申報程序復雜,運作周期較長,為不錯過最佳時機,他們采取了先重組、後破產的工作思路,加快了工作進度;在職工安置上,經濟補償金、工資、福利性欠賬分層次、分先後逐步支付,既保證了安置費用的合理使用,又有效化解了矛盾;為了確保相關資產的順利過戶,市經委、財政、國資、房產、土地、工商、稅務等各部門一站式服務,實行先辦手續、後付款,僅用3天時間就辦完了債權轉讓、資產過戶等各項手續。

  『畸形兒』的涅槃再生

  在葡萄糖生產車間,1991年投產前便進入工廠的周立剛正在維修著機器,汗水早已浸濕了身上的工作服。聽說制藥廠要恢復生產了,從2001年起每月只領百餘元生活費,去年好不容易在寧安市一家企業找到新工作的他,未經絲毫猶豫便辭職返回了工廠。

  『原先工廠的技術骨乾,現在有一大半都回來了』。周立剛說是對企業十幾年來難以割捨的感情和對新公司實力和未來的信心,促成了大家的抉擇。

  按照約定的規劃,新企業牡丹江高科生化有限公司將在恢復現有生產線的基礎上,分兩期投資3億元,將15萬噸玉米加工能力、10萬噸淀粉生產能力擴產改造到30萬噸和20萬噸,並新建5萬噸酒精、3萬噸冰醋酸生產線,項目達產後銷售收入將達到10億元,實現稅金8000萬元、利潤總額6000萬元、上崗人數達1000人。

  沈陽峻煌公司派出的投資方代表、連續2個多月始終吃住在車間的副總經理孟宏偉介紹,目前他們已經投入了4000餘萬元進行設備改造,在7月份恢復葡萄糖生產後,淀粉生產線也將在9月全面運轉起來。

  重組後的牡丹江制藥廠,不僅保全了資產、盤活了存量、安置了職工,還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即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稅源大戶。這個先天不足的國有企業,經過艱辛的努力,終於迎來了涅槃再生。

  關鍵在決心

  王忠寶

  『從參加工作就在這兒,十幾年了,看著企業就這麼垮了,實在不甘心!』已另謀高就的周立剛,聽說企業要重整旗鼓,毫不猶豫地辭職返回。

  不甘心的豈止周立剛們。因為不甘心,2000年,企業掛牌成立了牡丹江制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因為不甘心,從封閉運行、卸債減負到債轉股、租賃經營,『藥方』一個接著一個;因為不甘心,他們打破常規,強力推進與峻煌、龍叡的合作———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對這個『畸形兒』從未放棄過,他們下決心要去除這塊『心病』,讓昔日的『明星』再現輝煌。

  從2001年停產以來,企業改革蹣跚前行,雖偶有亮色,但因未解決產權這個核心問題,出招不少,均無果而終,一些人對這個昔日的『明星』徹底喪失了信心,『明星』也成為許多人心目中的『災星』。

  慶幸的是,決策者們沒有放棄。正是這種不達目的不罷休的決心,他們找到了峻煌、找到了龍叡。然而,光有合作意向是不夠的。22.5億元的負債,大批職工的安置,如何解決?

  決心已定,迎難而上。解扣主要債務,其他債務分塊處置;爭取、拆借、自籌三路並進,職工安置費,有了!問題解決了,『牡藥』曙光乍現!

  『良好的精神狀態是抓改革、抓發展、抓經濟的重要基礎,抓工作必須一股勁,一條心,一盤棋。』這是『牡藥』重組成功後,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感悟!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