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演繹人間真情 農婦帶著重病前夫、公公和幼子改嫁
2006-07-18 09:08:11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湯文學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18日電 在尚志市馬延鄉,人們傳頌著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年輕農婦,為了自己多災多難的家庭,帶著身患重病的前夫、年邁的公公和幼小的兒子改嫁,重組和諧新家,演繹了一段人間真情。

  丈夫重病不忍拖累妻兒割腕輕生逼著愛妻改嫁

  事情發生在馬延鄉一個小山村的普通農家,這位年輕農婦叫陳繼君。

  陳繼君和丈夫宋海英都是在馬延鄉太和新村長大的,兩家是前後院的老鄰居。1991年7月,二人自由戀愛結婚。1993年秋,兒子宋旭出生,連同公公宋學彥,一家四口的日子過得甜甜蜜蜜。不料,兩年後宋海英得了心肌炎,醫生告誡他不能乾重體力農活。在陳繼君精心照料下,宋海英病情穩定,還能時常做些簡單的家務活。1996年冬,宋海英突然口齒不清、大小便失禁,走路就像剛剛學步的嬰兒,歪歪扭扭、踉踉蹌蹌。經到哈醫大一院找名醫診治,被確診為全腦萎縮。醫生說,這樣的病情沒有痊愈的先例,一般情況下,患者的癥狀會越來越重,在醫學上,這是一種無法治愈的病癥。醫生坦言,宋海英最終將成為植物人。

  公公宋學彥已年逾六旬,力氣一年不如一年,乾不動農活了。宋海英需人照料,更別說幫家裡出力賺錢了。無奈,下地乾農活,操持家務,管教孩子學習,家裡的所有重擔,都落到了矮小、瘦弱的陳繼君肩頭。

  看著年逾六旬的老父、瘦弱的妻子整天累得直不起腰,宋海英無力相助,情緒更煩躁,病癥日益加重,只一年多,他的記憶幾乎喪失,用人攙扶纔可下地走幾步。為不拖累妻子,宋海英多次向陳繼君表達離婚的願望,甚至惡言『攆她走』。而陳繼君說:『伺候你治好病、帶好孩子、贍養老人,這是我該做的。我絕不會圖自己快樂拋棄你們,你就死了離婚這條心吧!』

  1999年年初,極度勞累身體透支的陳繼君被診斷患上了心肌炎和膽囊炎。望著病榻上的丈夫、年幼的兒子、年邁的公公,陳繼君感到身心疲憊,難以支橕。她知道,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全指望自己了,無論多難,自己也不能倒下。地裡、家裡忙活一天,她渾身疼得一夜夜睡不著覺。後來,為了第二天能支橕著乾活,每晚臨睡前她就喝下二兩白酒『安神、鎮痛』。見陳繼君鐵了心不離婚,1999年秋,宋海英曾割腕自殺,想以此擺脫對陳繼君的拖累,幸好被及時發現,搶救過來。

  發生海英自殺事件後,沈默寡言的公公對陳繼君說:『孩子,你還是趕快改嫁吧,再這樣耗下去,你身體垮了,宋旭也念不成書,咱這個家就全毀了。』仔細回味公公的話,陳繼君覺得公公說得在理,這纔第一次開始認真考慮改嫁問題。

  千裡姻緣連接山鄉海港再婚約法游子肅然起敬

  2001年10月的一天,正在大連做裝卸工的馬延鄉農民宋金國突然接到哥哥的電話,向他提起一門婚事。哥哥告訴他:『鄰村的宋海英你知道吧,這些年他一直有病在床,全靠妻子陳繼君擦屎端尿侍候。前幾天,宋家托人來咱家說媒,想撮合你和繼君在一起生活。陳繼君還說,希望你幫她拉一把這個家,婚後她要帶著宋海英、公公一起生活。』『哥,你別胡說了,這是不可能的。』

  哥哥的話讓宋金國覺得好笑。當晚,宋金國無法入睡,哥哥的電話攪亂了他對情感的痛苦回憶。在家鄉,宋金國以憨厚勤勞為鄉親所稱道,經人介紹,他曾與鄰村一姑娘結婚。婚後,妻子嫌棄他為人太老實,只知埋頭種地不會賺大錢,後來乾脆帶著女兒棄宋金國而去,從此沒了音訊。失敗的婚姻讓宋金國萬念俱灰,離婚後他便踏上了漫漫打工路。

  幾天後,陳繼君本人打來的電話,再次打破了宋金國內心的平靜。不足10分鍾的談話中,陳繼君開門見山地表達了願意與宋金國成婚的想法,也開誠布公地談了今後的打算:『如果結婚,咱們得帶上我公公、海英和孩子一起生活,你會吃更多的苦、受更多的累。』電話另一端的宋金國,雖說只禮節性地簡單詢問了一下情況,但放下電話,內心卻對這個不幸的女人肅然起敬。

  當晚,宋金國『借酒消愁』與朋友說起這個話題:『一個女人,為了患重病的丈夫,竟會向另一個男人求婚。我身強體壯,可妻子棄我而去;另一個男人疾病纏身,可他的妻子卻不離不棄!』與朋友分析來分析去,宋金國得出了『陳繼君是個好女人』的結論。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開始關注陳繼君一家的現狀,每隔幾天,就要向家人詢問宋海英的病情、陳繼君的近況。

  法庭訂協議離婚不離親新郎倒插門新舊一家人

  2001年初冬,宋金國打點行裝回到故鄉。走進了陳繼君的家,宋金國纔真切地目睹了陳繼君的難處,深深感受到她的善良、賢慧。在接下來幾十天的交往中,陳繼君也對宋金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她開始覺得自己的選擇沒錯。相處中,二人幾乎同時消除了各自心中的顧慮,都覺得相互間已建立了超越同情的愛情。

  聽說宋金國要到陳繼君家『倒插門』,開明的父母沒有反對。阻力來自宋金國的眾多朋友。與他一起長大的伙伴們,幾乎眾口一詞對他說:『你身強力壯,不缺胳膊、不短腿,何必上人家「拉幫套」,太丟人了。』宋金國不為所動,他堅信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2001年12月16日,身強體壯的宋金國背著患病的宋海英走進尚志市法院。法庭上,陳繼君向法官陳述了一家人多年來的遭遇,表達了離婚後依舊與宋海英一起生活,為他治病,負責照料他的生活起居的打算。主辦這樁奇特離婚案的王法官,多年從事民事審判,見慣了夫妻反目,離婚時為爭奪財產鬧得不可開交的案例。但像陳繼君這樣,為拯救多災的家庭,要帶著患病的前夫、年邁的公公一起改嫁,如此重情重義的農家婦女,王法官還是第一次遇到,他的心靈受到強烈震撼。經合議庭緊急商量,決定特事特辦,不到兩小時為陳繼君、宋海英辦理了離婚手續,雙方達成協議:『宋海英與陳繼君自願離婚,婚生子宋旭由陳繼君撫養,離婚後陳繼君對宋海英的生活給予幫助和照顧。』隨後,陳繼君又與公公簽訂了《遺贈扶養協議》,明確了由陳繼君為宋學彥『養老送終』。接著,一家五口人又一同來到樓下的婚姻登記處,陳繼君與宋金國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一個特殊的家庭組成了。

  擔心宋海英及公公精神受刺激,陳繼君把舉辦婚禮的地點選在了宋金國父母所在的村莊。婚後第三天,宋金國就辭別父母,與陳繼君一起回到了家,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元宵家宴前夫二便失禁酒過三巡新郎吐露心結

  俗話說,『舌頭沒有不碰牙的』。這種由前夫、前公公、新婚夫婦組成的特殊家庭,錢怎麼花?活兒咋乾?財產算誰的?人際關系咋處?種種最現實的問題,每時每刻都會遇到。

  陳繼君清楚地記得,2002年正月十五,她忙著給一家人准備好吃的,宋海英拉了一褲子,換下來的尿布、內褲她顧不上清洗,就泡在了洗衣盆裡。飯菜做好了,陳繼君回屋准備洗衣服,卻發現宋金國正用冰冷的涼水搓洗宋海英沾滿屎尿的內衣褲。陳繼君忍住眼淚,悄悄退回廚房。從前沈默寡言的宋海英,有事沒事總樂於拉住宋金國嘮嗑,盡管『大哥』口齒不清有時只能連說帶比劃,但宋金國每次都想辦法聽懂『大哥』的話,耐心和他交流。每次去醫院看病,宋金國都背著宋海英,上車、下車,樓上、樓下,掛號、看病、抓藥,他做得自自然然、心甘情願,絕不是裝出來的。

  也是在這個元宵夜的家宴上,陳繼君看到了宋金國的『另一面』。對陳繼君的『公公』宋學彥,雖說宋金國嘴上稱呼『老叔』,可孝敬老人的勁頭不比對親爹差。老人身體不好,家裡、外頭的活兒卻搶著多乾一些,沒有絲毫『倚老賣老』的派頭。老人沒事兒喜愛喝上兩盅『小燒酒』,中午二兩、晚間二兩,但從不喝酒誤事。出於對老人的敬重,宋金國總是張羅著給老人買酒喝。晚間沒事的時候,宋金國還要陪老人喝上幾口。

  在這個正月十五的家宴上,酒過三巡,宋金國兩眼通紅,喃喃自語說:『你們不知道,其實我心裡很苦。』陳繼君急忙追問:『你咋啦,誰惹你不高興了?』可無論她如何誘導,宋金國就這兩句話。這一夜,陳繼君百思不得其解,幾乎整夜沒合眼。

  相敬如賓彼此都當是客女兒降生全家親密無間

  自發生宋金國『正月十五醉酒』一事,陳繼君注意細心觀察他。表面看,宋金國每天下地乾活,外出打工,幫陳繼君乾家務,日子過得很舒心。私下裡,陳繼君聽宋金國的好友介紹,金國曾與朋友袒露心跡說:『婚前我曾無數次想過,要想真正融入這個飽受磨難的特殊家庭,需要一個磨合過程。沒想到進門後,總感覺自己是個客人,我內心很矛盾。』開始的日子裡,祖孫三代對宋金國非常客氣,越是這樣,宋金國心中『到別人家作客』的感覺就越深。於是,他便整天悶頭為家裡乾活。每天吃罷晚飯,他就揣著煙到街上抽煙、找人閑聊,直到晚上九十點鍾纔回家睡覺。

  看到宋金國不快樂,陳繼君感覺很內疚,細細追問,宋金國說:『我想要一個咱倆的孩子,這纔像個家。』陳繼君想,宋金國的想法並不過分,他總希望這個家更完整。2003年底,宋金國與陳繼君生下了女兒小雅。至此,宋金國的眉頭舒展開了,收工回家,總要抱著女兒轉上幾圈,人也變得更加勤快。一家六口人在一起,你謙我讓,大家都能為對方著想,家庭中充滿了和諧的歡笑。

  2005年7月,宋旭小學畢業昇初中,感動於宋家離奇姻緣體現的人性之美,省重點中學尚志五中領導主動提出錄取宋旭到該校讀初中,免除擇校費、住宿費、學雜費。宋旭在小學品學兼優,陳繼君認為,到尚志住校上初中,每年的花費比在馬延鄉中學要多出幾千元。陳繼君不忍心讓宋金國承受更多的經濟負擔,於是建議讓宋旭在馬延鄉中學讀書,宋金國堅決不同意。他說:『咱們讀書少,吃了許多虧。宋旭有去好學校的難得機會,咱們家長無論多難,也得供孩子上好學校。』後來,陳繼君拗不過宋金國,讓宋旭去了尚志五中。

  鄉裡領導親臨陋室規劃單位個人捐資幫建新居

  2004年7月10日,馬延鄉黨委書記陳延明來到陳繼君家。走進那座低矮、潮濕的小屋,陳延明聽一家人嘮起多年來的經歷,感受到這個家庭和諧、溫馨的氛圍。臨走時,陳延明問起今後有啥打算,宋金國說:『我遲早要蓋一座大房子,一是現在房子太小住不開,二是留給宋旭將來娶媳婦用,我不能讓別人笑話,說當老人的沒正事兒,不給孩子留些家產。』陳延明沒表態,走了。

  第二天,陳延明帶著鄉裡民政、土地、教育、公安等部門負責人來了。陳延明對大家說:『說起老宋家的事兒,大家都十分敬佩。咱大家都做點貢獻,共同幫助這個特殊家庭把房子蓋起來。』這次『建房現場會』後,太和新村黨支書方有纔個人捐款2000元,還從村辦企業為陳繼君特批了免費的石頭、沙子用於建房。陳延明在尚志市直機關一番『游說』,尚志法院、教育局、公安局、檢察院、水務局、郵政局等單位機關乾部為陳繼君家捐助建房款兩萬多元,幫助這個特殊家庭蓋起了一座使用面積98平方米的漂亮新磚房。當年10月,一家六口人終於告別了既矮又小的小房子,住進了有土暖氣、明亮窗戶的近百平方米的新居。

  夫妻勤勞生活越來越好兩次愛情折射時代變遷

  隨著一家人感情的昇溫,夫妻雙雙夜以繼日地勞作,5年中,這個曾經飽受苦難的家發生了巨大變化。

  ———全家20畝責任田和承包田,在他們的辛勤耕耘中連年豐收,既解決了一家人的口糧,又積累了一些零用錢。

  ———農閑時,宋金國、陳繼君為別人幫工,到企業打工,還清了為宋海英治病欠下的兩萬多元外債,建新房欠下的兩萬多元債務,已歸還過半。

  ———2003年,全家購買了彩色電視機,以及兩匹用於耕作的馬。鄉親們還送給他們家一臺冰箱。

  ———日子越過越紅火,陳繼君與宋海英的病情也發生了奇跡般的變化。5年來,宋海英的病情非但沒惡化,相反,在宋金國四處求醫問藥和悉心照料下大有好轉,現已能下地走動,大小便失禁已基本杜絕。與宋金國結婚後,陳繼君的心肌炎再也沒發作過。

  陳繼君一家感人至深的故事,為越來越多的人所熟知,贏得了人們的普遍尊敬,獲得了更多的幫助。

  采訪即將結束,記者腦海裡閃出一連串問號:假如宋海英完全康復,他能否和陳繼君復婚?宋金國對此持何態度?陳繼君又是啥想法?3個人分別向記者談了感受。宋海英說:『沒有繼君、金國的好心腸,就沒有我家的今天,我不能做對不住他倆的事情。』宋金國說:『感情需要投入,也會有「競爭」。我自信有「競爭」取勝的把握,也相信繼君會有明智的選擇。』陳繼君說:『海英現在是我的大哥,這種親情永遠不會變。金國給了我第二次愛情,也給了全家生活的完整、歡樂,這個家人與人的關系永遠不會變。』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