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18日電 從五常民意鄉政府向西走,能看到一個紅磚碧瓦的大院套,蓋得比鄉政府都漂亮。院裡有一排正房,兩排廂房,紅色的彩鋼瓦頂,雪白的牆體,記者沒想到這是一個鄉鎮級的敬老院。
那天下午陽光明媚,十幾位院民坐在院裡的大花壇邊曬太陽,幾位老人在屋裡看電視,還有幾位老人躺在床上嘮嗑。
一看來了生人,院裡老人們眼裡露出了孩童般的好奇,紛紛圍了上來,記者稍加詢問,他們就搶著介紹了情況。
這個敬老院有46位院民,除了兩位是五常市民政局從別的鄉協調來的,剩下的都是民意鄉的孤寡老人。前些年這裡只有兩排廂房,能容納二十來人,滿足不了需要,那時接納一個老人都得鄉政府反復研究。自2000年後,民意鄉政府把敬老院做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點來抓了,不僅把民政部門下撥的錢及時發放到位,還對敬老院支付了大量補貼。2003年,民意鄉投資三十多萬元對敬老院進行了翻蓋,新建了一排正房,這使老人們的生活條件有了很大改善,敬老院工作在五常市排到了前頭。
這些老人在這裡就像一家人一樣,還真有8位女院民在這裡又找到了老伴,並且過得和和美美。今年69歲的老人劉忠芹,丈夫二十年前去世了,她來敬老院近十年了,幾年前她得了一種嚴重的怪病,身上長了一個三十多公斤的瘤子,敬老院出面求醫,五常市中醫院去年給她免費做了手術,恢復了健康。手術前,她連炕都上不去,現在扒苞米種大蔥,什麼活都能乾了。她在這裡也找了老伴,記者走時她還高興地挽留:『在這吃吧,韭菜炒雞蛋。』
民意鄉敬老院有兩?地,一?種蔬菜,一?種玉米和大豆,收成都作為敬老院的補貼了。敬老院去年春節殺了8頭豬,今年開春又抓了15頭豬崽,現在都長到七八十斤了。敬老院大部分農活都是這些老人乾,他們乾起活來爭先恐後,誰都想露一手。敬老院經常舉行選舉,那些團結同志、工作認真的老人被評為優秀院民,戴著大紅花的彩照就貼在正房走廊牆上。這事老人們可放在心上了,沒事就在那點評兩句兒。
民意鄉耕地土質不好,糧食產量低,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工業,在五常市二十多個鄉鎮裡經濟狀況一般。有些乾部對增加敬老院的投入開始也有意見,鄉黨委書記李天平對大家說,這些孤寡老人沒有親人贍養已經很不幸了,我們應該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對他們盡盡孝心,讓他們感覺到社會的溫暖。
現在民意鄉敬老院成了民意鄉人的驕傲,那裡的老人讓一些有兒女的老人都羡慕。逢年過節和院民過生日,他們總要弄幾個節目,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