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1日電 網絡是充滿時代氣息的傳播媒體,深受青少年歡迎。有人統計,目前我國擁有網民2億以上,其中以青少年居多。
網絡是雙刃劍,開放的互聯網什麼樣的信息都有。學生上網可以獲取大量進步、健康、有益的信息,同時也可能受到消極、迷信內容的影響,並易產生無所適從的感覺。很多學生沈溺於網吧,無心學習,嚴重影響了身心健康。
這使德育擺脫了以往的說教模式,拓寬工作渠道的同時,又被賦以趣味性、能動性、開放性、交互性和時效性,德育網絡漸成學生們的網上時尚。綠色網絡維系三方
據哈爾濱市第69中學的一次不完全統計,目前該校有98%%的學生有條件在家中上網。對很多學生來說,暢游網絡不是需要,而是一種習慣。有些家長談起電腦、網絡,幾乎和談論吸毒差不多,恐懼、無奈、怨恨……這種心情當然可以理解,因為確實有許多孩子被游戲機、網吧吞噬,毀掉了學習成績,毀掉了健康或家庭,甚至毀掉了生命。
69中副校長由沙丘認為,孩子上網,學校和家長要引導,不要生堵硬攔。有些家長擔心孩子沈溺網絡,乾脆讓家中的電腦閑置不用,這是一種因噎廢食的做法。德育網站的建立,為學生在復雜的網絡環境中找到了一個相對純潔的地方。學校、老師、家長要積極鼓勵,正確引導。借助德育網站,為中小學生開闢健康成長的空間,為家長搭設科學家教的橋梁,為學校德育工作者提供學習和交流場所,也為教育行政管理部門與學校以及學校之間德育網絡的互聯互通搭建平臺。
在新課程新理念的指引下,哈爾濱市復華小學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實驗研究的教師們依托校園網,構建了『心理健康網站』。在『心靈之約』欄目裡,心理輔導教師通過電子郵件與不願意公開姓名的學生進行交流。曾有一位署名『求助者』的學生發來電子郵件,傾訴自己父母離異的家庭不幸以及由此產生的深深痛苦。負責心理輔導的張艷濱老師馬上給予回復,教給她進行自我情緒調節的方法,正確對待父母的選擇。經過幾次網上通信後,這位署名『求助者』的孩子終於戰勝了自己,並鼓起勇氣從幕後走到輔導老師的面前。
網上『家長學校』的開通,大大降低了家長與學校溝通的局限性,也使班主任教師找到了一條與家長及時有效的溝通渠道。復華小學開放了家長學校聯系的電子信箱,學生家長可以通過電子郵件反映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經常登錄『家長論壇』的一位家長提出,復華校園網沒有班級主頁,這得到來自學生和家長的多方響應。一些從事信息技術工作的家長表示,只要學校同意,他們免費為學生所在班制作主頁。在家長和班主任的共同努力下,不到一個月,全校43個教學班都有了自己的主頁。網上德育擁有可親面孔舊有的『學校教育』模式使德育工作多限於課堂上、校園內,處於相對孤立、封閉的狀態,缺乏與社會的聯系,而且方法簡單、內容枯燥。網上德育陣地的開闢,促進了學生與社會、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往,使口頭說教轉化為精神溝通,增強了德育的情境性和情感性。
復華小學副校長羅哲群說,對於『三遠離』(遠離網吧、遠離毒品、遠離不良嗜好)中『遠離網吧』的問題,我們不應該被動地堵截,而應該主動地疏導。應該正確引導少年兒童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明確上網的目的,並設法給他們創建一個健康的網絡環境,主動來佔領這塊教育陣地。學校的綠色網絡針對如今的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教育,不僅換了背景,而且增添了新的內容。
據了解,復華小學德育網開展了豐富多彩、寓教於樂的德育實踐活動,深受學生歡迎。『綠色書吧』網站是一個多角度、個性化的閱讀、交流空間,『在線閱讀』欄目收集了學校教師精選的上千冊文質兼美的電子圖書和有聲讀物,常常會出現上百名學生同時看一本書的情景。嘗到了讀書甜頭的孩子們,開始嘗試在『讀書隨筆』中相互交流自己的讀書體會。
『爭做環保小衛士』等系列活動激發了少先隊員的積極性,他們經常在校園網上學習環保知識,查找有關資料,獲取豐富的信息。當元旦、教師節來臨之際,隊員們紛紛在網上發起『互贈電子賀卡』活動,購買紙賀卡的學生大大減少了,全校90%%以上的學生改發電子賀卡表達祝福。『網上大隊乾部競選』、『網上手拉手愛心捐助』、『網上祭掃』等活動,充分發揮了少先隊員在教育中的主體性作用,培養了少先隊員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德育實效也大大提高了。
哈爾濱市南崗區教育局一位負責人說,各學校開闢了各種德育專欄,如『校園快訊』、『萬小之最』、『教師心語』、『家教之窗』、『推薦網站』等,這些內容既可以豐富學生知識,又培養了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充分發揮了德育的隱性功能。網上德育工作的開展,使學生從單純的受教育者角色中解脫出來,從被動狀態中解脫出來,這種新的教育形式,使學生們普遍感受到德育其實是一種享受,從而增強了參與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