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1日電 他是房地產公司的董事長,多年打拼下來擁有一份成功的事業。但他更願意別人稱呼自己另外一個名字——老知青。他就是10餘年來一直滿腔熱誠、堅持不懈、無怨無悔地支持哈爾濱知青活動的企業家——哈電地產置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桑洪。
近日,當得知第28屆『哈夏』將舉辦『京、津、滬、浙、哈』知青文藝專場演出的消息後,桑洪的公司慷慨解囊,捐資8萬元,為來哈的各地老知青提供禮品及T恤衫。說起自己對知青的這份感情,桑洪用『無以言表』來形容。1966年,年僅16歲的他響應國家號召,背上行囊離開家鄉來到北大荒曙光農場,開始了8年的知青生活。8年中,他當過老師,趕過馬車,開過拖拉機,乾過水泥工,後來還當上了兵團的連長。艱苦的知青歲月教會了他什麼是生活,更重要的是,磨練了他的意志。
桑洪說,剛下鄉插隊時,他是一個不諳世事的青澀男孩,就像一塊生鐵,被放到北大荒這個大熔爐中進行鍛造、敲打、錘煉。8年下來,他被磨煉成了鋼——擁有鋼鐵一般的意志和頑強不屈的性格。直到現在,這種性格仍影響著他的工作和生活。
提起北大荒的那段歲月,桑洪感慨萬千。他說,盡管吃了很多常人不能想象的苦,但卻收獲了平常人無法得到的東西:踏實、樂觀、堅韌不拔。
采訪中,桑洪回憶了在農場的一件小事。一次生產隊中耕結束後,隊長留他晚上看守拖拉機。半夜,17歲的他獨自一人在荒無人煙的田地裡,周圍的墳圈和野狼叫聲讓他十分害怕,他偷偷將拖拉機開回了生產隊,第二天早上又偷偷送了回去。這種做法違反了隊裡的規定,本以為隊長知道後會嚴厲地訓斥他,可隊長卻笑著摸著他的頭說:『下次我安排老職工值班吧。』這件事讓他記憶猶新,隊長的那種包容、豁達、樂觀的態度對他產生了很大影響。直到現在,桑洪仍堅守著北大荒那種踏實做人、踏實做事的精神。身為房地產公司的董事長,他會在凌晨兩點親自駕車去工地查看施工情況,會在單位附近的一家小粥鋪裡花5角錢喝一碗粥當做午餐,別人無法理解,可他卻追求這份踏踏實實的感受。
正是因為發自內心的這份知青情結,讓桑洪義無反顧地支持知青的活動。12年前,他牽頭成立了黑龍江老知青藝術團。老知青們沒有排練場地,他出錢包下一個場地讓他們安心排練;沒有演出經費,他多次慷慨解囊,從幾千元到上萬元毫不吝惜。當得知一些老知青的子女沒有工作,他想盡辦法幫助安排。桑洪說,能為老知青做點事,盡一份力,心裡感到踏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