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電話』伴他從軍路——大興安嶺軍分區系統操作員張淮傑小記
2006-07-23 16:30:59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電視臺  作者:汪作成 劉澤寧 記者 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3日電(汪作成 劉澤寧 記者高長利) 大興安嶺軍分區有這樣一個士官:拿起電話就是話務員,走進電視電話會議室就是管理員,回到班裡又成了『兵頭將尾』——班長。他叫張淮傑,三級士官,軍分區電視電話會議室系統操作員。2004年,被沈陽軍區表彰為電視電話會議系統操作先進個人。

  『過耳不忘』練真功

  『一目十行』,靠的是天性,而張淮傑『過耳不忘』的本領卻是練出來的。受父親當過兵的影響,張淮傑從小就向往著軍營,憧憬著能成為手握鋼槍的戰士。

  真的當了兵後,他卻被分到了軍分區警通排,新兵連時操槍弄炮的他成了一名天天與『電話』為伍的話務員。面對紛繁復雜的電話號碼和戰友們參加實彈演習的喜訊,張淮傑有點矛盾了。可一想到父親那句『乾什麼都能成纔』的話,他堅定了乾好話務員的決心。他告訴自己,一定要當好話務員。此後,他開始一遍遍的對著電話錄音練習『耳功』,並創立了一套『辨聲識人』的訓練方法。經過一段苦練後,他練就了『聽聲知人』、『過耳不忘』的真功夫。

  電話會議室裡的『小能人』

  2002年底,軍分區電視電話會議系統正式開通,由張淮傑負責管理。管理這個會議系統,這對於一個僅受過20天簡單培訓的『門外漢』來說是多麼難的事。可是他並沒有退縮,毅然接過了任務。

  剛剛接手,第一個難題就擺在了張淮傑面前:讀不懂英文說明書。他自費購買英漢詞典,逐個單詞的對照解釋,有時一個幾百字的說明書,他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翻查字典。不管是節假日還是探親休假,他從不間斷學習。現在張淮傑基本可以用英語進行日常的對話,並能看懂簡單的英文說明書了。

  在熟練掌握操作『系統』後,張淮傑又不斷結合實際,對不合理的組件配置進行科學定位和改造。2003年4月,在與上級業務部門進行對話時,揚聲器中突然出現了『交流聲』,怎麼聯系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為解決這個難題,張淮傑把兩個虛接點進行了再加固,重新進行焊接,終於解決了通話中的『交流聲』問題。

  官兵眼中的『服務員』

  張淮傑對待每一次電視電話會議都一絲不苟,甚至比自己吃飯還重要。業務部門在會後便可退場,可張淮傑卻不能,還有大量的維護保障等工作都離不開他。

  2005年4月,在為分區政治部進行電視電話會議服務保障期間,張淮傑從最初的試線、試機到最後圓滿結束任務,12天裡沒有在食堂吃過一頓飯,每天的睡眠不足4小時。會議順利結束了,張淮傑卻瘦了一大圈。

  利用電視電話系統進行會議轉接、收看,它要求必須達到萬無一失,稍有差錯,音像全無。可再好的設備也有出故障的時候。如何纔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故障排除,保證通信暢通,成了張淮傑平時經常研究的問題。為使自己能在臨危之時心不驚、手不亂、腦不渾,他經常給自己出難題,比如事先設置一些有可能出現的機器故障,而後自己掐著時間進行維修保障。經過不斷的實地設置情況和解決問題,他的應變能力得到了明顯加強。

  2005年年底,一次電視電話會議進行到一半時,下級接收單位突然發生收聽聲音時斷時續的現象,並且雜音特別大。張淮傑立即進行全面檢查,在排除斷線、外來乾擾等故障後,憑著實踐操作經驗,他斷定是下級操作員無意中變更聲道造成的問題。找到癥結後,他僅用1分鍾就排除了故障。事後,張淮傑覺得光靠自己掌握的多還不行,只有讓各級通信操作員都掌握一定排除突發故障的技能纔行。於是,他對各級通信業務操作員進行了為期一周的培訓,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多年積累的經驗傳授給業務員。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