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打造新農墾人農墾寶泉嶺分局全力提高職工素質
2006-07-26 10:46:26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李鳳偉 陳寶林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6日電 7月,正是莊稼瘋長的時節,記者走進生機勃發的田野,感受新一代農場職工敢想敢乾、開拓進取的火熱情懷。

  (一)

  粗糙的雙手、黝黑的臉膛、憨厚的笑容——張偉國給人的第一印象與大多數農民沒什麼兩樣,可細聊起來就會發現,這位老鄉的腦瓜可真不簡單。

  張偉國是共青農場12隊職工,今年不到40歲,卻是一位已經種了20多年地的『老把式』。『以前種地,使的是笨力氣,現在種地,靠的是科技!』

  張偉國耕種著140?地,僱十來名農工,不過他事業的真正飛躍還是從3年前的一次偶然開始。一次他去農業研究所買種子,無意中聽說了人家正在找良種繁育基地。他覺得這是一個商機,馬上自薦,最終與對方達成了代培大豆原種的協議。如此一來既解決了銷路問題,每噸還比市場價高出400~500元,年增收近10萬元!

  張偉國說,賺錢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學到了許多實用技術。如他跟技術員學會了測土施肥,掌握了優質作物的栽培要領。在他的帶動下,隊裡有四五家農戶也加入到了代培種子的行列中來。

  張偉國有一個夢想,就是自己繁育出適合本地區種植的良種。在農場的扶持下,他每年都在自家地裡開闢小塊試驗田,比較不同的產品的差異,從優中選優。

  『爭取在幾年內出成果,實現良種自產自銷,讓大家伙都能借上光,共同致富!』張偉國充滿了自信。

  科技創新,是傳統農業走向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途徑。寶泉嶺分局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健全農業技術推廣應用體系,重點實施了科技示范工程。

  作業區每年都推出科技示范戶,通過這些『種田能手』的示范帶動,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對農業增產增效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二)

  見到陳志代時,他正在與僱工檢修機車。場院上,停放著他的全部家當:500馬力的凱思輪式拖拉機、大型聯合收割機、寬幅旋耕機……這些進口設備,最貴的一套價值240多萬元。

  陳志代是一位種糧大戶,但讓他遠近聞名的,是依靠這些現代化的大型農機具開展代耕服務。他個人出資承接了分局的『現代農機裝備示范園區』,擁有了四臺(套)現代化農機。在保證農場職工需求的前提下,陳志代開展農機代耕服務,作業半徑不斷擴大。每年的春耕和秋收季節,在鶴崗市等一些鄉村,都能看到他的車隊忙碌的影子。雖然擔負著每年40多萬元的還貸壓力,但陳志代覺得,土地規模經營是大勢所趨,農機跨省作業、跨國作業會越來越普遍,賺錢的日子還在後頭!

  農業的規模化發展,使分工協作成為趨勢,一些農戶從中覓得了商機。寶泉嶺分局抓住契機,采取資金扶持、政策引導等方式努力培育和壯大各類經營主體,造就了一大批亦工亦農、亦農亦商的現代『復合型職工』,他們正在成為鄉村經濟大潮中最活躍的力量。

  (三)

  這些天來,孫軍分外忙碌。作為名山農場畜牧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員,他每天起早貪黑下連隊指點養殖,作為一個萬頭養豬場的主人,他還要照顧自己的一大攤兒。

  孫軍是八一農大畢業生,學的是畜牧專業。當年返回農場,就是想在養殖業一展身手。2003年,分局建成了一家大型肉制品加工企業,需要建幾個二級生豬繁育場,鼓勵農場職工個人承建。孫軍不顧家長的反對,接下了這個項目。為了更好地經營管理,他苦口婆心地把當年的幾個大學同學拉過來一起乾。『八個大學生當豬倌兒』的故事一時在墾區傳為佳話。

  3年時間,孫軍與伙伴艱苦創業,飼養規模不斷壯大,效益逐年提高。孫軍主動扶助一些貧困戶通過養殖業致富,贏得了鄉親們的交口稱贊。

  他的目標是,5年後年出欄生豬10萬頭,成為當地生豬養殖繁育的『龍頭老大』。

  建設新農村,人纔是決定性的因素。近年來,寶泉嶺墾區一直把人纔隊伍建設作為工作重中之重。一方面,每年選送乾部、職工到高等院校、科研單位進修培訓,另一方面,以優惠政策吸引大學畢業生來農場創業。各類專業人纔的引進,為墾區經濟注入了新鮮血液。

  (四)

  一座座造型別致的二層小樓,樓前停著摩托車、小轎車,五彩磚鋪的甬道,修剪齊整的花壇……這是記者在普陽農場第13作業區看到的場景。

  農民吳秀長,是其中一座別墅的主人,去年10月末花了18萬多元搬進來,『這一共就30多棟,現在想買也沒了。』

  住上了別墅的吳秀長,是一個地道的莊稼人。他一家三口,侍弄著37?地,種水稻、大豆、玉米,年收入在7萬元左右。

  為啥想起了買別墅?老吳講,這兩年國家給農民的政策越來越好,不但減免了稅費,還鼓勵種田大戶放手擴大生產規模。農民手頭寬綽了,也開始追求生活上的享受。更主要的是,農場推行了『五保合一』的社保體系,把關系職工群眾切身利益的『退休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五項保險合為一體,統一由社保機構受理,社會保障機制的日益完善讓職工們沒有了後顧之懮,也敢花錢了。

  據了解,今年普陽農場新開發的樓盤每平方米高達1000多塊錢,可大家都搶著買。

  在這個農場的柳東管理區,池塘裡荷花盛開,村莊中街路整潔,空氣清新宜人。在農場的支持下,這裡建成了秸稈氣化工程,80多戶農民,都通上了燃氣管道,每月費用纔幾塊錢;優美的居住環境,更讓職工們心情舒暢。

  『生產發展、生活富庶、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新農村的重要內容。寶泉嶺分局在工作中不急不躁,穩步推進,通過發展生產、增加農民收入、建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來引導農村消費理念和風氣的轉變,可以說是水道渠成,是科學發展觀的生動體現,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