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哈爾濱市2006年庭院建設系列報道中篇--百姓政府同心庭院建設提速
2006-07-28 10:00:27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金鑫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8日電 『從不理解到理解,從理解到支持,從支持到愛護。』今年哈爾濱市的庭院建設改造中,建設者深深地感受到居民們建設家園的熱情。拆掉違章建築,變廢墟為庭院,變閑置場地為社區廣場,這一以人為本的決策,讓哈爾濱市民成為拆違、還建、管理的重要參與者。

  體恤百姓疾苦贏得居民支持

  建設改造一個庭院需要1個多月時間,但先期拆違、動遷等工作有時卻要三四個月。今年政府計劃建設改造的庭院中,大部分是解放初期建成的大雜院,拆除工作異常艱難。市環境綜合整治辦及各區政府統一了認識:只要了解百姓所想,征得百姓支持,庭院建設改造就能提速!

  道外區南直路497號是建國初期形成的『山東大院』,有居民42戶。近年來,周邊棚戶區紛紛被拆遷,但『山東大院』卻因種種原因還是原來的樣子,環境髒亂,市政設施匱乏,居民生活不便,且影響周邊環境。市環境綜合整治辦和道外區政府將『山東大院』列為拆違還建重點。在細致踏查了大院的情況後,工作人員為被拆遷低保戶、殘疾人石國軍辦理了廉租房手續,幫助他找到新居。同時,還有共5戶殘疾人家庭得到了政府的重點照顧。解決了百姓疾苦,就贏得了他們的信任,拆遷速度加快了,庭院建設改造順利實施。

  居民主動申請改造自家庭院

  據市環境綜合整治辦負責人介紹,因為拆違還建決策符合民意,受到居民的一致歡迎。許多小區的居民來到整治辦要求拆掉自家門前的棚廈,改造庭院。

  南崗區比樂街41號大院,被周圍4個大院的圍牆圍著,樓房沒暖氣、煤氣。居民代表張金河大爺得知政府號召拆違、改造居民庭院後,便自發組織居民動手拆掉了煤棚子。市環境綜合整治辦獲悉這一情況後,立即把這裡列入建設改造計劃,並幫助協調使小區並入熱網,實現煤氣入戶。院子裡幾位80多歲的老人想到馬上就要有一個新庭院,高興得天天到其他大院取經,准備提出自己的設計想法,讓自己的庭院建得比別人的好。

  為保家園美麗居民自發管理

  環境改善了,如何保持好?政府在想,市民也在想,各種形式的群眾自發組織逐漸擔當起自主管理的責任。

  道外區振江休閑健身廣場建成後,每天早5時,人們一定會看到一個花甲老人圍著廣場走一圈,將垃圾撿一遍。這個老人就是哈港務局退休職工、66歲的吳凡貴。吳老告訴記者,他在這裡住了40多年,原來這裡是個三不管地段,衛生環境極差,『刮風一身土,下雨一腳泥』,滿地垃圾,夏季難聞的氣味讓附近居民們不敢開窗戶,這種狀況持續了20多年。如今,政府把個大垃圾場變成了這麼美的花園,讓他這個年近古稀的老漢能享受到身居公園的好日子,怎能不愛護呢!『只要我還走得動,這廣場的衛生我就包了。』

  道裡區安和街道辦事處發動社區居民主動參與認綠植綠養綠活動,把社區管理權落實到社區居民,努力實現社區樹木、綠地有人養護,樓道燈、電子門有人管護,環境衛生、公共設施有人負責,健身器材、休閑座椅有人愛護。目前,市環境綜合整治辦正在梳理、推廣這些庭院管理的成型經驗,並將新庭院的管理納入城市數字化管理目標體系。

責任編輯:強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