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7月28日電 日前,哈爾濱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被全總評為15個全國模范幫扶中心之一。榮譽從何而來?記者近日走進了該中心。
哈爾濱市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是我省成立最早的幫扶中心,於2002年12月建立。3年多來,該中心關注民生,各項服務紮實開展,困難職工在這裡找到家的感覺。
就像到了自己家
讓特困有救助,是幫扶中心救急濟難的職能之一。中心接待的特困職工,夠條件的給錢給物,不符合條件的幫助安排工作崗位。只要符合條件,特困職工當天或次日就可以領到500元至1000元不等的救助款或物資。有了救助款,一些病榻上的職工解決了部分手術費,一些特困職工為子女清欠了學費。除了錢,有的特困職工還得到大米、電視、衣服、被褥,甚至免費搬家和贈送報紙。一份份救助換來的是特困職工生活的勇氣。
哈爾濱飯店下崗職工李姝因患肺癌,來到中心求助,中心給予救助1000元。後來她的肺癌轉移,因無錢治病准備放棄治療,中心得知後,又主動伸出援助之手,對她實施了第二次經濟救助。針對其愛人雙目失明的特殊情況,中心邀他來學中醫按摩。夫妻雙方非常感動,他們說:『雖然我們遭遇了很多不幸,但來到了幫扶中心,就像到了自己的家一樣。我們一定要鼓起生活的勇氣,好好生活下去。』
開發就業崗位1.8萬個
就業是民生之本。為幫助更多困難職工及其家屬就業,中心創辦了具有工會特色的『勞動力大市場』,並逐漸形成了『一條龍』再就業服務網絡,職業介紹、技能培訓、創業指導等一應俱全。
目前,中心已與上百家用工單位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向職工們兌現了『求職有崗位』的承諾,很多困難職工有望脫貧。
幾年來,該中心共開發就業崗位1.8萬個,為17000餘名下崗失業人員提供了職業介紹服務,培訓下崗失業人員13521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1794人。
建立三項醫療援助
看病難、看病貴一直令老百姓頭痛,中心為此建立了三個醫療援助項目,常年實施幫扶行動。一是實施醫療救助行動。對患有重大疾病的困難職工及其家屬,可憑借醫院出具的醫療費收據申請資金救助。二是實施醫療合作援助行動。對患有常見病、慢性病的困難職工,動員到中心確定的醫療優惠定點醫院進行診治,可享受由醫院減免的30餘項醫療費用。目前,各區的困難職工醫療定點醫院都已建立,實行統一牌匾、統一優惠項目、統一減免幅度的『三統一』管理模式。目前,已有7361名困難職工和家屬在援助行動中得到優惠。三是實施醫療義診行動。對患有疑難雜癥的特困職工,中心開辦了困難職工醫療義診部,設置了部分醫療設備,聘請專家坐堂免費行醫,診治疾病。采訪中記者得知,每個義診的下午都有20多人前來。
面粉廠女工白秀麗因家中不慎著火燒傷。兩年來,她全靠中心定期發給的藥治療。幾年來,幫扶中心的醫療門診免費為特困職工診病5610人次,發放藥品原價值150多萬元。
讓寒門學子上大學
2004年,中心啟動了『真情助學行動』,並承諾『不讓一個考上大學的特困職工子女,因交不起學費而上不了大學』,並對當年考入大學的700多名特困職工子女每人提供1000元以上的助學資金。
今年,經過摸底調查,有1076名特困職工子女考上大學,中心將對每人資助3000元學費。貧困學子邱波同學連續兩年得到3000元資助,她激動地說:『貧困並不是懈怠的理由,我要發奮讀書,立志成纔,報效祖國,回報那些關愛我的好心人。』
目前,今年由外資企業資助的170萬助學資金業已到賬,能基本覆蓋哈爾濱市當年考上大學本科的特困職工子女。『真情助學行動』也日益成為具有社會影響和聲譽的公益品牌。
目前,該中心在項目上,由最早的項目伸展到涵蓋生活救助、醫療援助、真情助學、職業介紹、技能培訓、法律諮詢、信訪接待、法律援助、農民工就業維權、退休軍人服務等30餘個幫扶項目。
幾年來,該中心共接待來電來訪65420人,為49038人提供了各類幫扶救助,發放救助款物合計2200餘萬元,成了哈爾濱市困難職工溫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