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小村大氣魄 肇源縣和平鄉華原村圍山水利工程見聞
2006-07-29 12:41:4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於忠斌 孫昊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7月29日電 7月3日,記者去肇源縣和平鄉華原村采訪,沿途見到兩處施工景象:一處在修建橋涵,一處在挖掘溝渠。同去的肇源縣委宣傳部宣傳乾事告訴記者,這都是在乾華原村的『圍山工程』,修橋涵是為了從松花江引水,挖掘的溝渠把華原村所在的山坡圍了起來,解決耕地的灌溉問題。

  在華原村村委會,巧遇來華原村檢查工作的和平鄉黨委書記張洪學,和他聊了起來,記者纔知道『圍山工程』的真實名稱叫『圍山水利工程』。

  在村委會的會議室裡,村委會主任董斌指著牆上的『規劃』,和張洪學一起給記者講起了這一關系小村發展的大工程。

  華原村在肇源縣城北部,北側安肇新河流經華原村境內,南側與松花江相距不遠。雖然水域豐富,可由於華原村地處高崗,十年九旱。

  去年,華原村決定利用新農村建設的大好機遇啟動這一水利工程,雖然村裡並沒有山,可浩大的工程讓小村人決定把這一工程命名為『圍山工程』。圍山水利工程就是繞華原村修建一條15公裡的水渠,三面水渠和流經村境的安肇新河將華原村包圍起來,南與松花江肇源中心灌區的東支實乾線貫通,實現既能蓄水、又能排水,保證村裡耕地旱能灌、澇能排。在水利工程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大型挖掘機正在挖掘溝渠,農民們正在忙碌著整理溝渠護坡。張洪學告訴記者,溝渠寬20米,深2米,下幅寬5米,整個工程土方量達60萬立方米,投資210萬元;與安肇新河連接處建兩個節制閘,修13處橋涵,投資106萬元。資金來源共三部分,幫扶部門投入的幫扶資金近百萬元,爭取的項目資金近200萬元和幾十萬的自籌資金。董斌在一旁插話說:『村裡人把這一溝渠叫做小運河呢!』記者看到,工程大部已經完工,渠底、護坡都十分平整。張洪學說,工程這幾天就能合龍。

  說起這個工程的作用,董斌樂得合不攏嘴:『不僅能解決耕地抗旱排澇問題,還能改造低窪鹽鹼地2800畝成水田,更重要的是可以實現周邊資源的深度開發利用,我們力爭5年實現「五個一」,實現全村旱澇保收田一萬畝,村裡已利用大慶市抗旱保收田工程資金30萬元在圍山工程內打抗旱補水機電井10眼,保證所有的耕地旱能灌、澇能排,將種植業產量提高三成;在圍山工程周圍造林一萬畝,建造「綠色銀行」造福子孫;建魚池一萬畝,發展水產養殖業;利用水面養大鵝一萬只,實現人均增收100元;使一萬畝蘆葦增產一倍,為村裡的葦板加工廠提供充足的原料,收入增加一倍。』

  瀏覽小村的村容村貌,通村通屯路和村屯巷道全部硬化,紅磚路乾淨整齊,據說今年還修了6.4公裡的白色通村路面;自來水入戶率達到88%,程控電話、有線電視入戶率分別達到52%和53%;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100%;個人投資的300多平方米的集文化活動、超市、浴池於一體的村文化活動中心已快竣工。據介紹,去年華原村村級經濟總收入9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200元,村集體積累65萬元。

責任編輯: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