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黑龍江省成為俄進口農產品的首選 中俄農業合作機遇挑戰並存
2006-08-01 09:07:31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日報  作者:吳利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1日電 俄羅斯雖已從糧食進口國變成糧食出口國,但與我省毗鄰的遠東地區,糧食、蔬菜、肉、奶等農產品仍需大量進口。目前,東北地區已發展成為俄羅斯遠東最重要的糧食供應基地,而我省成為俄羅斯進口糧食及農產品的首選

  合作項目多精品少

  隨著中俄經濟貿易合作的拓展和深化,綏芬河、東寧、黑河等口岸紛紛建立與俄農業合作科技園區,省內的科研院所、大專院校等也在與俄農業科研合作項目上不斷拓展新的領域。僅省農科院對俄合作中心,五年來,與俄交換種子資源就達近千份,與俄農業科技合作項目近30項。

  據該中心主任張舉梅介紹,雖然中心成立比較晚,但省農科院與俄羅斯合作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開始了,俄羅斯等級觀念比較重,由於我方技術力量、誠信態度等得到俄方的充分肯定,合作非常順利,中心與俄很多國家級的科研院所都有合作項目,有的合作單位甚至在國際上享有盛譽。中心從俄引入的『利用生物農藥—蠟蚧輪枝菌活體孢子和毒素制劑防治棚、室害蟲』已進入中試階段,『小麥抗赤霉病育種研究』項目已獲得了抗赤霉病的合成六倍體小麥,以上兩項工作均為世界科技界熱點,在國內處於領先地位。

  東北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睢薇說,俄羅斯對『小漿果』的研究在世界上有一定地位。1999年學院從俄羅斯引進『小漿果』研究項目以來,現在已經進入實質性研究階段。

  省農委外經處有關人士說,近兩年我省農產品出口連創新高,與俄合作的科技項目不斷增加,提高了農產品出口創匯的含金量是分不開的。

  可有關專家提醒,我省與俄的合作項目雖然多,頂尖級的項目還是比較少,現多集中農產品種植、畜禽養殖、山產品采集加工等初級方面,這不利於我省與韓國、日本競爭俄羅斯遠東農業市場。

  合作領域需要擴大

  近年來,俄東部地區各級政府非常重視與我省農業合作,加強農業招商引資的願望十分迫切,並承諾全力支持我省農業境外開發,提供一切便利條件,而我省也抓住這一契機加強與俄農業的科技合作。

  據省農委外經處處長丁楠介紹,現在,我省農業境外開發項目遍布濱海邊區、哈巴羅夫斯克等俄遠東地區,最遠延伸到3000多公裡外的新西伯利亞地區,向俄腹地發展的趨勢,並呈現出不斷發展擴大之勢,且形成了穩定的市場銷售網絡。

  農業部還把我省兩個境外開發項目確定為遠東地區『中俄農業合作示范區』,示范區建設已列入國家對俄農業合作會談機制。

  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所長宋魁認為,中俄生產要素的互補性決定了中俄農業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現在我省與俄合作領域多局限種植業、養殖業等領域,高層次的農業科技合作領域涉獵還比較少,多停留在地方政府、企業、民間團體和科研機構間的水平上,兩國政府還未完全將此項合作上昇到中央層面。

  一些專家認為,俄加入世貿組織後,雙方都面臨著一個在國際市場上重新定位的問題。中俄農業合作也將成為中俄經貿合作的新熱點之一。為此,要把我省與俄遠東地區放到世界經濟的大背景中去考察和定位,從而加速、提昇、擴展我省與俄遠東地區農業的合作。尚需減少貿易壁壘

  東北亞問題研究專家王勝今等專家說,中俄農業合作順利進行的前提即是兩國相關制度和政策的相互協調,雙方應不斷減少貿易壁壘,出臺各種優惠政策,促進農產品貿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尤為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黑龍江省及俄遠東地區現有科研力量,通過合作開發形式不斷對農業技術更新換代,使其在雙方的農業合作發展中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俄方制度和政策時常變更,辦事效率不高,另外,俄海關控制我省農用物資出口,境外農產品生產基地所需農藥、農膜、種子等農用物資出口困難,影響境外農產品基地建設等農業綜合開發的進程。我省畜產品對俄出口難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成為束縛我省畜產品基地發展的瓶頸問題。這些情況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兩國農業合作的順利進行。

  目前,我省有關部門與毗鄰的俄濱海邊區、猶太自治州、哈巴羅夫斯克等州簽訂農業合作協議,旨在協調解決農業合作中項目投資環境、政策、農產品貿易等具體方面的問題,解除境外開發瓶頸的制約。

  宋魁認為,盡管兩國農業合作還面臨一些困難,隨著兩國體制轉軌的逐漸深化和市場的逐步對接,雙方最終會找到行之有效的合作領域和合作模式。當前,我省應該抓住俄羅斯實施加速發展西伯利亞與遠東戰略的機遇。對農、林產品進行深加工,合作生產國際市場看好的綠色食品和自然藥品,打入亞太乃至世界市場,促進亞太經濟更好的發展。

責任編輯:焦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