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3日電 這些日子,林甸縣東興鄉紅陽村許多村民一籌莫展:費盡周折貸款、千裡迢迢運來的奶牛雖然養在自家的院子裡,可是有的奶牛處於『乾奶期』;即便是產奶的奶牛,由於村裡的奶站還沒建好,每天擠出來的牛奶除少部分給人喝了外,大部分都喂豬了。眼瞅著仔豬一天一天長膘,可誰心裡都知道,這鮮奶不該給豬消受。
買牛的錢是從東興鄉信用社貸款來的,村民擔心年底不能如期還貸款。村裡建奶站,村民貸款買牛
幾年前,紅陽村村委會就張羅著幫村民貸款養奶牛,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有人在村裡投資建奶站了。這個項目屬於村委會招商項目,奶站的出資人叫李海明,他能聯系到乳品加工企業收鮮奶。為了讓村民靠養殖致富,村委會給投資人批了460平方米地建廠房,使用30年不交費用。
今年6月,紅陽村養奶牛的貸款申請下來了,鄉信用社約定,有償還能力的村民必須9戶聯保,每戶貸款1.2萬元。一年還款6000元,兩年還清。村委會又加了條件———村民必須到河北省行唐縣購買奶牛,否則,不給貸購牛款。旅途勞頓,奶牛多患病
今年4月,奶站出資人李海明就派技術人員考察奶牛品種,最後確定河北省行唐縣荷蘭黑白花奶牛和北京黑白花奶牛兩個品種,每頭牛1.1萬~1.2萬元錢。6月,村委會主任鄭慶江、會計徐貴權、奶站技術員、購牛戶分成兩批去買牛。69頭懷犢的奶牛從河北省用大卡車運輸。45個小時的路途,大月份的懷犢奶牛由於旅途勞頓而早產,小月份的懷犢奶牛由於不能及時擠奶而生了病。
村民吳井財用自家的房照作抵押,貸款了2.4萬元,買了兩頭奶牛。其中一頭奶牛回來就拉肚,打了8天藥,花了1000多元錢,最後死了。用吳井財的話說,『賠大發了』。
李耀仙是當時去河北買奶牛的農民之一,他說,購回來的奶牛多數打點滴。村民李耀全說,他購買的5歲口奶牛路途中患上乳腺炎,到家後花了200元打了三天點滴,現在處於懷孕停奶期,不出奶。
連日來,村裡的獸醫忙得不可開交,買來的69頭奶牛除了一頭死亡外,其它的也『傷兵滿營』:一頭流產、8頭下牛犢、4頭患乳腺炎、一頭產後綜合癥,都需要獸醫治療。他說,懷孕奶牛也需要營養和休息,可是從河北省運到家的奶牛在45個小時運輸過程中缺食物、缺水、照料不周致使妊娠後期母牛患毒血癥,出現低糖、低血、低鈣、酮血等癥狀。奶站不收奶,鮮奶喂豬
還有一部分村民購買小月份的奶牛,現在每天能擠出十幾公斤鮮奶,但因紅陽奶站還沒上設備,不能收鮮奶,除少部分給人喝了外,大部分鮮奶只能喂豬了。一位村民苦笑著說:『看著小豬吱吱長膘,俺們真是哭笑不得呀。』
有養殖經驗的村民認為,如果在省內購買奶牛的話,由於路程短,押運員能夠及時給懷孕大月份奶牛喂水、喂食,給懷孕小月份奶牛擠奶。要是在安達、雙城、富裕等地買牛只需3—4個小時就運到林甸了,也許村民就不會損失這麼大。村委會主任鄭慶江也告訴記者:有了先前的教訓,剩餘的奶牛將在本省采購。
可是村民們卻要問,已經買來的這些奶牛咋辦?正在產下的牛奶賣給哪兒?由此造成的損失由誰來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