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每畝可增效益90元 方正水稻節水少耕技術實驗成功
2006-08-07 05:04:49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劉明揚 趙宏光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7日電 自方正縣水稻保護性節水少耕栽培技術實驗成功後,近兩年在該縣取得了很好的推廣效果,得到了廣大農民的充分認可。

  2005年,方正縣推廣此項目1050畝,按水稻節水少耕技術的成功技術數字統計(畝節約成本27.90元、增加效益62.91元、節本增效合計90.81元),實施該項目的水田共節本增效9.5萬餘元,節約用水37.8萬噸。據應用該技術的方正縣會發鎮會發村村民王義介紹,他家的60畝水田使用該技術後,共節約成本1674元,增加產量2085公斤,增加效益3461元,共節本增效4996元,使用水稻保護性節水少耕技術的農民們嘗到了實實在在的甜頭。今年,該縣進一步擴大了該技術的實施范圍,全縣8個鄉鎮中有5個鄉鎮的6個村近2500畝水田實施了該技術,預計可節約成本7萬元,增加產量9.5萬公斤,增加效益近16萬元,節本增效合計為近23萬元,節水達90萬噸。

  有關人員算了一筆賬:方正縣共有水田面積60萬畝,如50%應用該項技術,每年可節水10.8億噸,節本增效2724萬元;黑龍江省水稻種植面積2700萬畝,若應用此技術則每年可節水97.2億噸,節支7.5億元,增加效益16.98億元;全國水稻種植面積約4.7億畝,若應用此項技術每年可節水1692億噸,節約成本131億元,增加效益296億元,推廣前景十分可觀。

  背景新聞

  水稻保護性節水少耕栽培技術介紹

  水稻保護性節水少耕栽培技術是由哈爾濱市農機科研所、八一農墾大學、方正縣農機局三家單位於2003年聯合開發的,並於2004年在方正縣實驗成功。該技術是采用特制的水田帶狀旋耕機在兩稻茬中間對水田進行帶狀旋耕及施肥作業,旋後進行鎮壓整型,取消了傳統的大面積耕田方式,泡田6小時後,不需進行其他整地,即可用普通插秧機進行插秧,從而大幅度降低水田耕地作業時間的動力消耗及費用。實行此項技術可減少水耙田、?平、沈淀和撈殘茬四個作業環節,水田作業的周期由原來的8—12天減為1—2天,節約了大量泡田用水,每畝減少作業成本27.9元,達到了根茬還田,實現了保護性耕作。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