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7日電 近期,哈爾濱市冒充通信公司員工進行詐騙的案件,及部分網絡公司在互聯網上推廣網絡電話引誘用戶上當受騙的事件屢屢出現。省通信管理局提醒廣大市民,如果推銷者提供的優惠電話卡不能當場充值,千萬不要購買;我省尚未開通網絡電話,市民不要輕易加盟,謹防上當受騙。
假通信員工上門行騙
今年3月一天,3名男子敲開用戶王先生的家門,自稱是某通信公司的工作人員,要為其免費安裝電話。王先生看到,3人持有某通信公司工作人員胸卡、『固定電話業務登記單』,還看見3人擁有全套某通信公司的行頭,就深信不疑地交了700元預存話費,挑了一個不錯的電話號碼。3人收錢後,留下登記單,從此杳無音信,電話根本沒有開通。
優惠長途卡設套
近日,用戶李女士反映,2名自稱是某通信公司工作人員,向她推薦長途業務優惠活動:『花200元購買電話卡,能獲得500元的電話費。』李女士覺得合算,就花400元購買了兩張。當李女士提出要當場充值時,這名推銷者稱,因為有一個滯後期,購買以後不能馬上開通,大概兩天之後纔能使用。兩天後,當她按照卡上的說明進行操作時,發現根本不能進行充值。於是,她按照當時登記單上所留的聯系電話一一撥打,均無人接聽。李女士打電話到該公司的售後服務部門進行核實,被告之,該公司根本就沒有這項優惠項目。
省通信管理局提醒廣大消費者,如有自稱是電信部門的工作人員上門推銷電話卡,用戶應首先向其所報的公司核實其身份;推銷者如果聲稱電話充值卡有滯後期,建議不要購買,謹防受騙。辦理業務最好親自去營業廳辦理。
用網絡電話蒙人
『沒有月租費,不論長途、市話,每分鍾最高只收0.15元。』如此優惠的資費標准聽起來非常誘人,這就是被宣傳的網絡電話。
最近,省電信用戶申訴受理中心陸續收到了各地用戶反映:一些網絡公司在互聯網上推廣網絡電話,聲稱使用這種網絡電話,無論長途、市話、郊話,都只有一個計費標准,就是每分鍾0.12元,網絡電話之間通話不計費,終端用戶的價格最高僅為每分鍾0.15元。當用戶按照該公司網站提供的下載電話軟件,購入賬號進行話費充值後就會發現,賬號很快就被凍結了,無法打電話。
省通信管理局市場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2005年7月18日,信息產業部下發413號文件,只允許中國電信所屬江西上饒、廣東深圳和中國網通所屬山東泰安、吉林長春這4個地區實驗性運營網絡電話,其他地區的任何運營商、公司或者個人不可以經營網絡電話。
我省還沒有取得經營網絡電話的運營權,沒有開辦網絡電話。 省通信管理局提醒廣大消費者,目前,在我省出現過以辦理網絡電話為名進行行騙的事件,消費者一定要加強自我保護意識,否則自己的權益將會受到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