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7日電 來自省畜牧局的統計表明,截至6月末,全省規模飼養奶牛平均單產已經達到5.5噸,全省奶牛平均單產達到5噸。
兩年間,全省的奶牛平均單產提高了20%。
對此,奶業專家們給出了幾乎一致的答案。隨著數量擴張達到一定程度,我省奶業生產已經進入理性發展、數質並重的新階段。今年上半年,我省奶牛存欄163萬頭,同比增長9.3%,而鮮奶產量達到220.2萬噸,同比增長10.8%。兩組數字相對比說明,我省奶牛的產奶量正在增加。
多年從事良種繁育工作的畜牧專家孔憲臣告訴記者,近些年,我省大力引進歐、美優質荷斯坦種公牛改良本地奶牛,經過多代改良,『黃改奶』取得極大成功,我省本地奶牛品質已經有了根本改變,種群質量大大提高。目前我省已經成為全國優質荷斯坦奶牛存欄量最多的省份。一些國外專家認為,我省奶牛的群體品質已經超過澳大利亞的牛群。
除此之外,覆蓋范圍廣闊的家畜繁育網絡也為我省奶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依托。目前,全省建有各級家畜繁育改良站點3800多個,從事家畜繁育改良的技術人員接近4500人。
如果說,良種工程和繁育網絡的建設使我省奶牛實現了品質上的飛躍,那麼標准化的飼養方式則為奶牛單產提高提供了有力的『軟件條件』。眼下,養奶牛更講求飼養環境和營養配餐。奶牛吃得好、睡得香自然沒病沒災,產的奶也就更多。
正因為以上多種有利因素的集中作用,我省奶牛單產在短短幾年間實現了『三級跳』,從五年前單產3噸,到2年前單產4噸,而今,我省奶牛已經實現平均單產5噸。而去年底,國務院出臺關於液態奶管理的緊急通知後,我省作為國內優質鮮奶基地的優勢凸顯,乳品企業紛紛加快在我省投資建廠。我省鮮奶收購價格一路看漲。今年初,鮮奶價格曾一度達到每公斤2.2元。
在一系列的變化之後,最直接的受益者無疑是廣大的奶牛養殖戶。據多方測算,現在我省每頭產奶母牛的平均收入在1500~2000元之間,在畜牧業各品種中是收益較高的產業。而且畜牧部門並沒有停止對奶牛品質的改良,現在我省已經在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等地培育出2萬頭遺傳潛能和單產水平更高的育種核心群,這些優質奶牛的平均單產達到了6.5噸以上。今後,隨著奶牛群體改良計劃的進一步實施和飼養方式更為徹底的改進,我省奶牛單產的增長空間仍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