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7日電 市房產住宅局舉行的物業大接訪活動給百姓一個說話的機會。大接訪活動中,群眾對物業收費標准、小區環境衛生等方面提出意見,其中50%的問題通過督辦協商解決,沒有解決的問題主要是房屋維修和保養問題。
房屋維修成投訴熱點
據了解,物業大接訪共接待來訪、來電603人次。反映各類問題688件。通過督辦和協商已經解決了其中的50%。在采訪中記者發現,眾多懸而未決的問題都涉及到維修資金問題。
7月10日,香坊區的居民來電反映,他們所在的安埠小區106棟樓的屋面持續漏水。居民多次找到物業公司請求予以解決,但是至今未見動靜。近來持續的陰雨天氣,住在該樓頂層的居民每天都擔心屋面滲漏,他們強烈要求物業公司盡快解決此事。對此,管轄該小區的香坊房產經營公司則解釋說,這個小區是1999年進戶,從進戶開始,物業費就一直收不齊。物業公司因為資金問題,一直無法針對諸如屋面滲漏、牆體透寒等問題進行大規模的維修。只能是進行一些小修小補工程。
物業費堵不住維修『漏洞』
在群眾心裡,我交物業費了,物業公司就要負責房屋的維修,這是天經地義的事。一位物業公司的經理告訴記者,物業費只能保證日常小區的衛生保潔和小補小修,根本不夠用來進行居民房屋維修大項目。他們小區的物業費是每平方米3毛錢,一個3個單元的居民樓在足額交納物業費的情況下,只有900多元,除了清潔工的工資、公共設施的建設維修費用,所剩無幾,對維修樓房屋頂漏水、牆壁返潮這樣的大工程,靠物業費是不可能的。現在的物業公司多數是自負盈虧,物業公司不可能做賠本買賣,自己掏錢乾大修工程,即使是有關部門乾涉也沒有辦法。
物業公司不能進行房屋大修工程,居民認為物業公司不作為,就不交物業費,物業公司收不上物業費,拒絕履行物業公司的義務。最終,居民無法忍受物業公司的做法,四處上訪告狀,導致一些物業公司與業主矛盾昇級,甚至告到法庭。據了解,在物業大接訪期間,因為資金無法解決的問題,佔了接訪案件總數的60%以上。這些問題基本都集中在進戶5-10年以上的小區或居民大院。據物業處的陳科長介紹,因為新建小區進戶時直接交納了專項維修基金,且都在保質期內,房屋出現質量問題,開發公司和物業公司會馬上負責維護。需要維護保養的老房,因為年代久遠,過了房子的保質期,又沒有實行專項維修基金制度,出現問題不能及時維修。
維修基金破解大修難題
房屋大修問題已經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今年年初哈爾濱市出臺了收繳住宅專項維修基金辦法,解決房屋大修問題。可是時至今日,主動上繳專項維修基金的住戶少之又少。記者隨機采訪了5家物業公司。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由於專項基金不是強制收繳,加之很多住戶對專項基金不理解,認為物業費就是維修資金,而拒絕交納這筆錢。目前,這些物業公司收繳的專項基金不到十分之一,當小區需要專項基金搞大型維修工程時,卻面臨著囊中羞澀的尷尬境地,維修工程也因此一拖再拖。
針對目前物業公司存在的問題和居民反映的意見。一些業內人士認為,當務之急是盡快確立住宅專項維修基金的征繳制度,盡快征繳維修基金。否則,今天的新建小區也會成為明天的老房子,相同的問題又會凸現出來。在一些進戶時間比較長的小區和居民大院,更應該盡快收繳專項維修基金,為房屋修繕等設施的建立和保養提供資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