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0日電 在欣欣一歲半時,親生父母將她寄養在保姆袁桂玲家後,一去不返。6年來,好心的袁桂玲把欣欣當做親孫女一樣一把屎一把尿地撫養。眼看著欣欣到了上學的年齡,可因為欣欣沒有戶口,加之袁桂玲支付不起高額的借讀費用,為此,56歲的袁桂玲十分犯愁。
親生父母遺.棄孩子
1999年10月,欣欣沒出生前,她的媽媽劉國英僱用袁桂玲幫助照顧孩子。當時,劉國英住在哈軍工院內,五屋一廚,條件相當好。當年10月12日,欣欣出生了,袁桂玲一直照顧她們母女。一個星期後,欣欣的父親出現了,可在家中只待了一個星期。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袁桂玲得知,欣欣的生父叫蓋厚銀,是江蘇徐州人,當時在哈市道外區十二道街開了家專治牛皮癬的診所。蓋厚銀比劉國英大了26歲,兩人並非夫妻,欣欣是個私生女。
欣欣5個月大時,其父母帶著她回了徐州。劉國英經常與袁桂玲電話交流,請教一些關於照顧孩子的經驗。
一年後,劉國英打來電話說,要回哈爾濱,並想請袁桂玲繼續幫著帶孩子。袁桂玲想到每月只靠老伴六百多元的退休金維持生活,看個孩子也能增加家庭收入,於是就同意了。頭三個月,蓋厚銀和劉國英每隔二十來天,還能看一次孩子,可是三個月後就不見蹤影了,這一走就是6年。
南下尋親,生父不認親閨女
『虎毒不食子,哪有親生父母不要孩子的。』袁桂玲生氣地說。6年來,她曾通過各種渠道找過蓋厚銀和劉國英,可是他們始終沒有音信。欣欣一天天地長大,袁桂玲將她送進幼兒園、學前班,平時袁桂玲教孩子識字,老伴教孩子背唐詩。有了好吃的,袁桂玲省下來給欣欣。日子雖然不算富裕,沒有血緣關系的祖孫三人卻也其樂融融。
轉眼間,欣欣到了上學的年齡,袁桂玲老兩口的退休金維持生活還可以,卻無力承擔高額的借讀費用。今年7月末,袁桂玲帶著欣欣乘上南下的列車,決定尋找欣欣的父母。在當地公安部門的幫助下,袁桂玲找到了蓋厚銀的家,可他的妻於不但不承認欣欣是蓋厚銀的孩子,還對祖孫二人惡語相加。在民警同志的調節下,蓋厚銀的妻子纔不得不與遠在新疆的蓋厚銀取得聯系,可沒想到蓋厚銀也不承認欣欣是他的女兒。無奈,袁桂玲不得不帶著欣欣回到了哈爾濱。
祖孫情深,我要把孩子養大
『撫養欣欣6年來,與這個孩子建立了深深的感情,再累我也要把孩子撫養成人。』袁桂玲說,多個孩子,多雙筷子,只要家裡有大人吃的,就不能缺了孩子的。
6年來,袁桂玲不僅把欣欣當做自己親孫女看待,袁桂玲的子女也從最開始的不理解,到如今對欣欣也是疼愛有加。袁桂玲還和自己的女兒說好,如果欣欣的父母不認孩子,等她老了,就讓女兒來撫養孩子。不過,眼前的首要問題是欣欣該上學了,全家人都為這件事犯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