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2日電 10日下午,在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專家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郝吉明作了題為《東北地區面臨的水資源問題與對策思考》的報告。
郝吉明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污染源控制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他認為,水資源短缺和水環境污染問題已經成為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瓶頸』,為盡快遏制東北地區水環境惡化趨勢,必須發展循環經濟。
水資源問題不少
郝吉明說,東北地區水資源浪費嚴重。農業灌溉用水的利用系數只有0.3—0.4,而發達國家為0.7—0.9;萬元工業產值耗水量一般是發達國家的10—20倍。隨著地下水資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過度的不合理用水已使濕地水文及水文地質條件受到威脅,濕地供水能力受到影響。據資料顯示,松嫩平原地下水位以0.125m/a的速率在下降。水位下降加劇了濕地水量與地下水的交換,使濕地水體大量補給地下水,致使濕地面積銳減。
郝吉明介紹,東北地區的地表水普遍受到污染。松花江河流水質呈惡化趨勢。2003年松花江流域內72個監測斷面中,水質為V類及劣V類佔41.7%。冰封期與枯水期水質更差。東北地區地下水污染也日趨嚴重。2003年松花江流域水質評價表明:三江平原的淺層地下水IV、V類水質面積佔15%;松嫩平原淺層地下水IV、V類水後面積約佔28%。
行業高耗水 污水處理率低
東北地區的水資源困境原因何在?郝吉明分析說,東北地區是我國大中型企業較為集中的地區,其中大多數屬於化工、冶金、機械、食品加工類企業,屬於以能源及原材料為主的高耗水的行業。東北地區農業生產需水量也大。
此外,東北地區的化工、冶金等企業都屬於高排水和排污負荷大的行業。其中,相當一部分企業建於20世紀50、60年代,企業設備老化。雖然近年來一些大型工業企業實現了工藝改造和更新,但是相當一批中小型企業的工藝設備更新還需要較長一段時間纔能完成。高消耗、高污染的小企業死灰復燃現象常被發現。一些企業違法排污屢禁不止。
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及排水管網建設不足,正常運行率低。松遼流域目前僅有污水處理廠28座,其中松花江流域的城市污水處理率不足20%。
循環經濟勢在必行
郝吉明認為,為盡快遏制東北地區水環境惡化趨勢,必須推行循環經濟。要調整產業結構,推行清潔生產,進一步削減工業污染源排放總量。他建議以石油化工、冶金、造紙、釀造、醫藥等行業作為清潔生產的重點推廣行業。石油化工和冶金行業應創建一批廢水『零排放』企業。造紙行業應提倡集中制漿、分散造紙,提高廢紙回收利用率,實現污染集中控制。釀造、醫藥行業應特別重視源頭控制和資源回收,減少難治理廢水的產生量。同時,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大力提倡再生水回用。要防治水資源污染,綜合利用水資源,實現污水資源化。應首先確保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行,同時加快在建項目的施工進度,並及早啟動待建項目。應特別重視污水的處理深度,大力提倡廢水的再生利用。
郝吉明認為,要把節約用水放在首位,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發展節水型產業,建設節水型社會;要科學開源、多渠道開源,大力提倡開發利用雨水、海水和微咸水,實行分質用水。
郝吉明說,過去,東北地區以重工業和農業為主,但水資源消耗量大,利用率低,水環境污染嚴重。現在只有采取措施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的水資源利用模式,纔能成功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