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6日電 『8·15』這個特殊的日子讓中日兩國人民永世難忘。61年前的這個日子,抗日戰爭勝利,日本滯留在華的軍政人員、工商界人士和開拓團家屬陸續回國。據有關資料記載,遍布中國各地的備案日本遺孤有近5000人,其中90%集中在東北三省,這些遺孤被眾多的中國家庭收養,纔幸免於難。 『8·15』到來之際,記者對當年哈爾濱市曾收養過日本遺孤的家庭進行了采訪。
牛奶喂活日本娃
92歲的老人栗笑君向記者講述了61年前的往事。
1945年9月初,婚後多年無子的栗笑君,在街坊的建議下來到哈市道裡區工廠街上的難民所,抱養了一個4個月大的女嬰,從女嬰母親口中得知孩子名叫水野郁子,乳名伊香,她的哥哥在從齊齊哈爾來哈爾濱的途中餓死了。當時伊香渾身長滿了疥瘡,潰爛得不成樣子。
栗笑君和丈夫當時在道裡區十六道街開了一家玻璃店,生活還算過得去。她買來治療疥瘡的藥,給伊香涂抹,每天起大早到西大直街上的俄僑人家買牛奶喂養孩子。不到2個月的時間,伊香已變得白白胖胖,身上的疥瘡都好了,栗笑君給她取名叫黃寶珠。
1978年,已經結婚生有兩個孩子的伊香回國探親,與父親石川一平骨肉團聚。
回國後,伊香並沒有忘記自己的中國母親,每年至少回來探望一次老人,還常對栗笑君說:『媽,你養我小,我養你老。』
身在扶桑心在華
家住哈爾濱市南崗開發區科技公寓的方秀芝老人今年79歲,談起當年收養兒子的那一幕,還記憶猶新。
1945年12月,17歲的方秀芝剛剛結婚一年。聽鄰居說有一個日本女人病死在難民所裡,留下一女兩男三個孩子,兩個大的已經有人收養,4歲的青木弘吉始終沒人收留,她跟著鄰居去看這孩子。當時,青木弘吉小臉髒兮兮的,淌著鼻涕,凍得縮成一團。方秀芝心軟了,把青木弘吉領回家,善良的丈夫並沒有責怪她,給孩子取名叫楊松森。
1992年,52歲的楊松森跟隨姐姐回到日本大阪與親人團聚。
據方秀芝老人介紹,如今,日本兒子患有腦血栓,每次給她寫信、打電話時都流露出想回到中國養老的意思,但其兒女擔心他的身體不堪旅途勞頓屢次勸阻。日本兒子還多次給她寄來生活費和治療哮喘的新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