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17日電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為國有企業科技自主創新營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使國有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昇,並在相關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此過程中,依賴進口、動力不足、研發經費比重過低等問題亦日趨明顯,成為制約國企創新的『瓶頸』,業內人士呼吁:黑龍江省國企自主創新亟待強身健體,借勢登高。
地域偏遠、信息閉塞曾一度制約黑龍江省國企自主創新、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及建設創新型國家等系列決策的實施,為加快黑龍江省國企自主創新步伐,省委、省政府從財政稅收、金融支持、風險投資、產學研合作、知識產權保護、創新基地平臺建設等方面,明確了促進國企自主創新的政策措施。黑龍江省國企呈現出穩步前進、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迎來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科技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擁有了一系列高水平技術產品和重大科技成果,在此基礎上,企業核心競爭力、盈利能力都有了提昇。
業內人士分析,黑龍江省國企自主創新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亟待解決。主要表現在:國企尚未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企業在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能力方面仍比較薄弱,許多企業的核心技術和裝備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國有企業自主創新機制不健全,自主創新動力不足。在現行國有企業績效考核指標中,沒有恰當的對企業技術創新的考核指標。同時,很多企業對科技發展的戰略意識不強,尚未根據企業戰略定位和發展規劃制定中長期科技規劃。此外,創新活動投入大、風險高,在風險控制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很多企業對自主創新存在顧慮;國有企業技術研發投入明顯不足,研發經費佔銷售額的比重過低。以哈爾濱為例,國有大中型企業研發投入佔銷售收入5%以上的僅有17家,僅佔總數的8.3%,達到3%的29家,僅佔總數的14.1%;企業由於區位條件和激勵機制的限制,很難吸引到高水平的科技人纔,一些熟練掌握生產工藝的高級技工也面臨流失的風險,高技能人纔短缺已經成為制約國企自主創新的重要瓶頸。
針對上述問題,全國政協委員視察團建議加強國有大中型企業研究開發和產業化基地建設,增強企業的持續創新能力,鼓勵和引導企業與科研機構、高等院校聯合建立研發機構;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掌握自主知識產權,提高企業創造、管理、應用和保護知識產權的能力,建立創新成果的保護機制,不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支持國有大中型企業吸引和培養一批創新型科技人纔,激勵優秀人纔為企業自主創新建功立業;深化改革,強化國有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機制,必須通過制度創新,深化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改革,為國有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逐步完善國有企業的績效考核指標體系,建立對企業科技創新考核的量化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