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3日電 在2006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中俄科技合作論壇會(第二屆中國·哈爾濱中俄及其它獨聯體國家科技合作高層論壇)期間,中外16位院士聚集一堂。22日下午,華旗飯店國際會議中心306會議室。一場權威而叡智的思想撞擊———中國與獨聯體國家院士座談會舉行。來自中國、俄羅斯、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國的16位院士就如何共同培養高素質的創新型年輕人纔,促進國家間的高水平合作展開面對面的交流。
共育創新型年輕人纔
來自白俄羅斯熱質研究所的米哈列維奇·亞歷山大院士開場就直入主題:『本屆論壇和展交會辦得很成功。期間,中國與俄羅斯和其它獨聯體國家的合作潛力與方向被不只一次提及。很多院士從事過多年教學業務,在培養創新型年輕人纔上有豐富經驗。新型科技人纔的培養不應局限於學校,而應參與各種科技項目。』
哈薩克斯坦院士比時巴耶夫·瓦列漢說:『哈薩克斯坦非常重視教育,將優秀的年輕人派到歐、美、俄、中國留學。他們現在活躍在經貿、工程、農業等領域。我們希望與中國工程院、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進行合作和交流。哈薩克斯坦工程學院在石油化工、農業等專業很有名,已經接收一些中國留學生。目前,懂英、俄、漢等外語的復合型人纔很搶手。』
外方院士的發言在中方院士中引起共鳴。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不時替換著用中、俄兩種語言發言。他激動地說:『今天與會的中方院士年齡均在60歲以上,我們是在中蘇傳統友誼的基礎上成長起來的,對雙方的合作有很高的熱情。我建議,在今後的交流中,吸引更多的創新型年輕專家參加,這也是我們老一輩院士的責任。』
還有中方院士表示,21世紀必須搞創新型人纔的培養。只有各學科知識結合起來,纔會有人纔成長的大飛躍。俄羅斯等國在基礎研究上很下功夫,應在這方面加強雙方的交流。促進雙方高水平合作
黑龍江省的能源問題激起與會院士的興趣。而在白俄羅斯,關於企業節能方面已取得立法與工藝上的成果。白俄羅斯的米哈列維奇·亞歷山大院士建議:『希望中國工程院、大學組織專業人員,與俄羅斯、白俄羅斯學者探討能源領域的課題,這有利於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主持人、省科學技術廳廳長孫堯立即表示,會後馬上與白俄羅斯方面對接。
當前,蔬菜水果大量使用化肥後質量降低且污染環境的問題引起業界關注。俄羅斯全俄植保所的院士帕弗柳申·弗拉基米爾說:『我們正與黑龍江省農科院合作,研究如何在保證產量的前提下仍使味道鮮美。後者采取我們的技術後,已將產品推向了市場。希望我們的其它項目能繼續為黑龍江省的農業領域帶來積極因素。』
增進交流要有語言保證
語言障礙也是院士們的話題之一。俄羅斯院士謝爾蓋耶維奇說:『我們在與中國的合作中,出現了交流問題。因為距離遠,雙方主要通過E-MAIL聯系。但一些俄文的專業術語中方人員在字典裡查不到。以前,我們與西方交流時也出現過類似問題。但很快就有了俄、德、英對照的農業詞典,各國專家如獲至寶,交流立刻暢通。所以,有必要編纂一部俄漢農業專業詞典。』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說:『雙方要更多地互相派遣留學生、研究生。要有一批人了解對方的語言,纔能拉近距離,增進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