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3日電記者從黑龍江省大慶市農委了解到,該市自2004年在全省率先實施草原禁牧,三年邁出三大步,草原禁牧成效顯著。2004年全市實施半禁牧,禁牧面積達到403萬畝;2005年全市1034萬畝草原實施全面禁牧;今年還將繼續跟進,鞏固擴大禁牧成果。
據大慶市農委的有關負責人介紹,通過三年多的草原禁牧,該市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都明顯提高。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加快,促使農村富餘人員向非農領域轉移。同時,農民科學養殖水平普遍提高。全市有75%的養羊戶基本掌握了科學的捨飼圈養技術,從整體上提高了全市養殖業的技術含量和養殖質量,農民收入明顯增加。通過禁牧草原生產力得到明顯提高,生態環境明顯改善,沙塵天氣大幅減少。2005年測定,實施草原禁牧後,全市放牧場平均產量達到80千克/畝,草層高度達到14~38厘米,羊草多度108枝/平方米,蓋度47%,鹼斑明顯減少,絕大部分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復。今年,大慶市進一步加大禁牧力度,強化推進措施,目前,草原牧草長勢良好,出現了20多年來沒有的美麗大草原景觀。
草原禁牧的前題是牲畜必須捨飼。為了解決飼草飼料短缺的實際問題,大慶市政府投巨資,大力扶持發展青貯玉米產業,以秸代草。截至目前,市政府對於青貯飼料種子、青貯收獲機械、苜蓿種子,累計投資已經達到2000多萬元,無償下撥青貯玉米種子200多萬斤、青貯機械1000多臺。
針對草原禁牧後農戶缺乏捨飼養殖技術的問題,大慶市依托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組織市縣鄉近百名畜牧技術人員深入鄉、村、戶,大力推廣飼草料轉化技術、羊育肥技術、暖棚養殖、人工種草、疫病防治等新技術,培育捨飼養殖示范戶300戶。通過技術培訓和典型示范帶動,基本解決了農民在捨飼養殖初期普遍存在的飼草料轉化率低、浪費嚴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