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8日電 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縣委書記薛志偉在談起縣域經濟的發展時非常振奮。
他說,杜爾伯特縣通過全力扶壯龍頭企業,打造乳業核心優勢。伊利集團增加投資4.12億元,新建了日處理鮮奶460噸的奶粉生產項目和年加工能力為1.5萬噸的高檔嬰兒配方奶粉項目,企業由一(家)變四(家),產生了『裂變效應』,成為伊利集團在全國最大的奶粉生產基地。妙士乳業增加投資1.24億元,新建了日處理鮮奶200噸的二期工程。目前,伊利、妙士兩大乳業龍頭企業日處理鮮奶能力從最初的200噸增加到1300噸,以伊利、妙士等乳業企業為主的食品加工業發展格局已基本形成。擴大基地規模,培植發展後勁,推行了『縣建廣場、鄉闢小區、村育大戶』的規模發展模式。建成完善了飼養規模2000頭的奶牛廣場一處,發展萬頭奶牛鄉(鎮)4個,千頭村32個,奶牛專業小區27個。把提質增效作為乳業發展的重點來推進,全縣建繁育站176處,母牛凍配全部使用荷斯坦特級凍精;引導農牧民推行標准化飼養,實現了由自然放牧向捨飼精養的轉變;實施了『淘劣引優』工程,兩年來淘汰劣質奶牛1萬多頭,引進澳牛1100多頭。去年奶牛平均單產比上年提高了0.3噸,全縣增產鮮奶1.5萬噸。
薛志偉說,做強一個產業,就可以激活一縣經濟。與伊利集團合作,建設了伊利飼料項目,當年實現產值1.9億元。與哈爾濱天路集團合作建設了伊路包裝項目,填補了伊利乳業生產的高檔配方奶粉沒有國產包裝容器的空白。引進廣州牧源動物藥業有限公司建設獸藥加工項目,延長了牧業發展鏈條。引進了揚州饞神集團、國際合隆集團,新建了肉制品加工項目和羽絨加工項目。一系列新增項目帶動了交通運輸、商業服務等產業個體私營經濟的快速發展,擴大了縣域經濟總量,提昇了運行質量。按照『以農保牧』的原則,鼓勵、引導農牧民大力發展青貯、飼料玉米等作物種植,糧、經、飼比例調整到2:3:5,通過結構調整農民從種植業中獲得的效益增加了2.5倍。把實施天然草原保護、退耕還林還草等重大生態建設項目與發展環保牧業相結合,對全縣469萬畝草原全部實行了禁牧,推行奶牛捨飼,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統一。引進的龍頭企業直接吸納勞動力2000多人,全縣養牛戶發展到2.3萬戶,有近35%的農民從種植業中分離出來,專門從事奶牛養殖及相關的服務業,有效推動了土地流轉和規模經營,促進了農村勞動力大規模有序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