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8日電 以往,黑龍江省森工企業,靠砍樹為生。但隨著資源枯竭、國家實施『天保』工程,砍樹這碗飯吃不成了。於是,今天這些森工企業多掙紮在『兩危』陰影中。
然而,記者日前在伊春金山屯林業局,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象:這裡經濟發展、生活富裕、場風文明、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社會和諧,展現出了社會主義新林區的曙色。
『逼』出來的新思路
金山屯的發展思路,是逼出來的。
歷史上,金山屯的年木材生產任務,最高曾達50萬立方米,但到2003年,驟減至7萬立方米。
這有兩個原因:一是由於長期超量采伐,導致可采資源銳減;二是國家實施『天保』工程,逐年削減林區木材產量。
到2004年,金山屯的11個林場(所),已有4個沒了木材生產任務,另外7個,一年的木材生產任務,也只有幾千立方米。這使在崗工人一年只能乾4個月活,月均工資300元,年均工資僅1800元,而富餘人員比例,則佔全部職工人數的三分之二,正所謂在崗的勉強糊口,下崗的兩手空空。
那時的豐麗林場,下崗職工幾乎天天跑場部,找乾部,有的揚言:沒活乾,就上乾部家吃,乾部家住。白山林場的青年職工,10人之中,有8人沒錢娶老婆,全場『光棍』多達80餘人。而橫山經營所,234個職工戶,不僅沒一家有電話,就是有電視的人家,也只有20多個。場裡來客人,10多人一桌飯菜,花掉100多元,是高消費。現任場長說:那時,他和愛人每月開500多元,算是富裕人家,但一周也只能買一斤肉。
曾經走慣的路,斷了頭。
斷頭路前,金山屯的乾部,開始反思:資源有限,靠吃資源度日,只能越吃越窮。而金山屯要生存、發展,就只能在保護發展好資源前提下,依托資源優勢,發展經濟。而要突破經濟發展瓶頸,就要對舊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進行改革。
改革分兩步:『轉』和『改』
金山屯的改革,有兩項內容:一為『轉』,二為『改』。『轉』是指領導乾部職能轉變,由原來的行政管理,轉變為指導、服務;『改』是指將所有的林場(所),改為多種經營供銷服務公司。
具體說:林業局成立多種經營供銷服務總公司,由局領導乾部任經理,指導、扶持職工發展多種經營。總公司下設市場信息、項目開發,技術服務、產品銷售4部,各部分別由農委、工會、畜牧局、中小企業局一把手任部長。下屬的11個林場(所),成立多種經營供銷服務分公司,場(所)長任經理。分公司下設原料供應、信息統計、技術培訓、銷售服務4個分部,分別負責解決職工發展多種經營所需原材料、市場信息、技術培訓、產品銷售。
該局豐麗林場,成立多種經營供銷服務分公司後,場長任經理,婦女主任、檔案員、社保員,分別變為技術推廣站站長、信息服務站站長和銷售服務站站長。
技術推廣站負責與省內各大院校、科研部門聯系,請專家來場進行技術培訓,一年辦班7次。信息服務站負責收集全國各地發展多種經營好信息,一年收集好信息15條,引進的紅柳編織項目,使全場300多名婦女全部上崗,年創產值60萬元。銷售服務站負責網上銷售、招標銷售、簽約銷售,去年在木耳滯銷情況下,這個站利用網絡,與國內各大客戶聯系,結果賣出木耳5萬公斤,每公斤賣30元,與坐家賣相比,每公斤多賣2元錢。
2005年,在多種經營供銷服務公司服務、指導下,豐麗林場職工養殖林蛙8000萬只,栽培木耳710萬袋,種植北藥240畝。全場實現增加值2242.5萬元,戶均純收入5.99萬元,人均純收入2.05萬元,職工自營經濟從業戶佔全場總戶數的100%,從業人員佔全場有勞動能力人口的100%。
改革的六大成果
改革,給金山屯帶來巨大變化,這體現在6個方面。
經濟發展了。2005年,金山屯木耳栽培實現產值1.1億元,北藥種植實現產值1260萬元,各種養殖實現產值1.3億元,多種經營總產值達2.5億多元,佔全局國內生產總值的61.6%。今年上半年,全局已實現多種經營總產值1.28億元,戶均純收入9300元,人均純收入3840元,與上年同期比,分別增長8.6%、10.4%和10.4%。
生活富裕了。現在的金山屯,11個林場(所)的職工戶,使用國電率已達99%,住宅磚瓦化率已達98%,電視擁有率已達100%,有線電視普及率已達88%%,程控電話普及率已達62%。而且,全局11個林場(所),都安裝了電腦寬帶設備,發展多種經營的職工,可以足不出戶,通過電腦,掌握各種致富信息和農副產品市場供求信息。
此外,教育方面,各林場(所),均設立了學前班,不僅基礎教育設施齊全,還配備了專業教師。醫療方面,各林場(所),都設有衛生所,醫生有醫師資格認證,職工有小病小災,可不出場(所)。文體娛樂方面,各林場(所),都建立了固定的文體娛樂中心,定期開展群眾性文體娛樂活動。
場風文明了。『鄰裡和睦,互幫互助;熱愛學習,崇尚科學;以場為家,愛護公物;熱愛勞動,勤儉持家;清潔衛生,保護環境。』金山屯為『文明』制定了標准。
為此,他們開展了普法教育,教育普及率達98%;建立健全了社區組織體系;定期開展愛國衛生活動;在所有社區設立宣傳欄、活動室和圖書閱覽室。目前,金山屯已有一個林場被評為省級文明單位標兵,120個職工戶成為局的十星級文明戶,1700個職工家庭成為局的五好文明家庭。
環境美了。在環境建設上,金山屯提出清潔、生態兩個目標。目前,全局已累計砌築排水溝33800延長米,鋪墊巷道13000延長米,清除棚、障10000多延長米,栽植雲杉、落葉松、沙棘等14896株,用工達3000多個工作日,使各林場(所)初步達到了『一街、一景、一齊、一淨』標准。
生態轉好了。通過對局內重點行業和企業實行嚴格的排污許可證制度,使區域內的湯旺河和大豐河恢復了以往的清澈;通過大力培育後備資源,使全局森林覆蓋率在兩年中提高了1.2個百分點。
社會和諧了。在政府努力下,全局720名貧困學生就學難得到解決;覆蓋林區職工的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等社會保險體系逐步完善;貧困人口的文化、生產技能通過培訓得到提高,並已因地因人而宜地開發了致富項目;通過『送文化上山下鄉』,職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滿足;通過整治醫療環境,提高醫護人員素質,職工得到了滿意的醫療服務。自2003年以來,全局無一例越級上訪,刑事治安案件發案率也比2003年下降了1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