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8月28日電 時下,准新人在置辦房產家電時,男方負責買房子、女方買家電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分攤方式。雙方的這筆費用大多由家長出,房產該落誰的名,讓准新人很煩惱,男方覺得自己買了房子就該落自己的名字。而女方也覺得吃了虧,錢不少花,卻沒有憑證,而且,日後房產會昇值,家電只會貶值,很不劃算。
17日10時許,記者在哈市動力區公證處見到了一對准新人,他們向記者講述了各自的苦惱。今年25歲的小趙是一名公務員,9月將與女友步入婚姻殿堂。年初,雙方父母聚在一起商量買房子的事,最後商定由男方出錢買房,由女方出錢裝修以及置辦家電。看房中,小趙的父母在動力區和平路上花49萬元買了房,直接落上了小趙的名字。小趙女友的父母拿出10萬元裝修,買家電又花了8萬元。等一切安排妥當後,小趙的女友提出,為了證明自己家也出了錢,房子應該寫上兩個人的名字,而且,日後房子一定會昇值,家電和裝修只會貶值,這樣自己也對不起父母的一片心意。
小趙滿面愁容地對記者說:『父母花了近50萬買房,這是他們一生的積蓄,如果知道我要分一半出去,一定會認為我不孝順。我的女友不知為什麼就揪住了這件事不放,弄得我左右為難。最後,朋友想出一招,到公證處公證,為這事我真覺得丟臉。』小趙的女友有另一番說法:『我不是不信任他,我家也花了近20萬,數額和房價的一半差不多,所以,我提出的要求並不過分,兩個人都要結婚了,還在乎那一半房產嗎?還是把我當外人,不寫上我的名字,我心裡就一直有個結解不開。』一對准新人在公證處掂量了半天,最後還是選擇離開,怕為這一紙公證傷了感情。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准新人遇到了與小趙相同的問題。動力區公證處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有不少的准新人都是在婚前置辦房產、家電等婚後用品,大部分錢都由雙方父母出,准新人處於甜蜜的愛情之中,考慮得少,而雙方家長會擔心日後有變,自己的家產會被『外人』分走一半,所以房產只署兒子的名字。於是,就出現了一種新的現象,女方拿著當時裝修、家電等票據,男方拿著房產證書來做公證,但諮詢的人多,最後做成的少,都是怕公證後,感情也變了質。
對此,黑龍江省婚姻家庭研究所的一位專家說,目前,正值獨生子女結婚的高峰期,由於工作時間短、沒有積蓄,結婚時置辦房產、房屋裝修乃至購買家電的錢都由雙方父母共同承擔,像小趙反映的這類問題也突顯了出來。雙方的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他建議,准新人可以采取雙方共同投資買房產,共同裝修的辦法解決問題,比如女方家可以將一部分錢投入到買房中,雙方都享受著昇值的價值前景,也都共同承受家電、裝修貶值的前景,問題解決了,夫妻之間的思想疙瘩也解開了,那纔是雙方父母共同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