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8月29日電 題:哈工大學生楊振嶺——擔起一份責任
人民日報記者 汪波
一名患有白血病的女孩寫下了這樣一行字:『拉住我的手,不要讓我走。』
一名大學生拉住了她的手,為她捐獻出了100毫昇造血乾細胞。這名大學生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學生楊振嶺。
2005年3月的一天,一位同學喊著:『楊振嶺,有個「紅十字會」的人找你。』
『「紅十字會」?什麼事情呢?難道是……』回到寢室,楊振嶺趕緊找到那本白色的《志願捐獻造血乾細胞證書》。
2003年,楊振嶺去獻血。他在血站了解到,這裡也正在舉行征集志願捐獻乾細胞的活動。當得知每年有數百萬患者等待著造血乾細胞移植時,楊振嶺毫不猶豫地在捐獻志願書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楊振嶺做完這事感到高興,可他從未想過那三十萬分之一的機會,今天落在他的頭上。
直到基本確定配型相符時,他纔決定把這個消息告訴父母。可母親得知兒子要捐獻造血乾細胞,出於對兒子健康的擔心,始終猶豫不決。
楊振嶺對父母說:『這個女孩能找到配型合適的骨髓的幾率是三十萬分之一。我是她生命的惟一希望。』父母終於被他的勇敢和堅定打動,母親含淚點了頭。
8月5日,楊振嶺住進了哈爾濱血液病腫瘤研究所病房。8月8日,開始注射動員劑,以便加速生成造血乾細胞。藥物的副作用一度使楊振嶺感到有些不適,在身邊陪護兒子的母親看著心疼,忐忑不安。楊振嶺卻總是微笑著安慰母親。
8月11日和12日,醫院連續兩次從楊振嶺身上采集到含造血乾細胞的100毫昇救命血液。
患病女孩的媽媽流淚了:『我們全家都感謝這位大學生,他給了我女兒第二次生命,好人一生平安!』
在談起捐獻造血乾細胞的初衷時,楊振嶺認真地說:『如果每個人都去承擔一份責任,每個人都為社會貢獻出一份力量,我們這個社會就會更美好,更和諧。』
楊振嶺來自蘇北農村,兄妹三人都在讀書。作為家中的長子,為了減輕父母的壓力,他從大二開始就勤工助學,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同時兼做3份家教。也是從大二開始,他就再沒有向父母伸手要過一分錢。
從進入大學那天起,他就一直把學習放在首位。從上第一節課開始,他從不遲到、早退。教室第一排最中間的幾個位子,總會出現他的身影,沒有老師不記得他的名字。
2005年春季學期,楊振嶺還和系裡的其他同學一起,參加了『本科生科研創新項目』,在捐獻造血乾細胞住院觀察期間,他還從醫院悄悄溜回學校,繼續課題研究。今年1月,楊振嶺以優異的成績被推薦直接攻讀碩博連讀研究生。
從醫院回到熟悉的校園,楊振嶺有很多的感慨:『在這幾個月裡,我覺得自己接受了一次神聖的教育,關於生命意義的教育。這是一次特殊的經歷,讓我在心理上更加成熟,也讓我更加尊重生命本身。』
在2005年『黑龍江省十佳大學生』評選活動中,評委們都為這個自立自強、勤奮學習、樂於助人、無私奉獻的楊振嶺所感動,一致把選票投給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