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被囚禁8年的女孩姜巍 與人溝通交流仍需適應
2006-08-29 22:14:40 來源: 金華新聞網  作者:吳國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8月29日電 這是在去年引起黑龍江乃至全國關注的離奇故事:姜巍,一個8歲的哈爾濱女孩,被患有嚴重神經癥的親生母親關進沒水沒電的黑屋裡,度過了整整8年與世隔絕的日子。8年後,她終於在好心人的解救下重見天日,由原居委會主任李阿姨接回家中照料其全部生活。然而,又過去了8個月,眼下的李阿姨和姜巍似乎都不知道該怎樣面對完全陌生的一切……

  『我去拉她手臂時,感覺稍稍使點勁就能折斷了』

  姜巍今年17歲了。在她只有3歲時,父母離婚後,她跟著媽媽一起生活。8年前,媽媽生了一場大病後,精神處於極度分裂狀態,她不再上班,也不再出門,把當時只有8歲的女兒姜巍也一起關進了小屋裡。

  起初,媽媽偶爾出去時,姜巍也能跟著到外面走走。後來,媽媽自己不出去,也不讓姜巍出去了。當姜巍感到孤單時,媽媽告訴她,為什麼要把她關在屋子裡,就是怕外面的人看到,『你如果出去的話,別人都給你帶上線了。』姜巍也不知道帶上線是什麼意思,反正媽媽是這樣說的。而且,媽媽的行為變得越來越怪異,有人到家裡來的時候,她就會戴上用布料做的面具,涂上黑顏色,在上面剪幾個洞,只露出眼睛、鼻孔和嘴巴。她要求女兒也戴面具,說是家裡來人了,或出去時必須要戴,一個人在屋裡可以不戴。當每次有親友去給這母女倆送食品或生活用品時,總戴著黑色面具的媽媽,也只是用繩子把食物吊過去,從不讓親友進門,也不傳遞任何與人交流的信息。家人、親友都對這母女倆的生活狀態非常擔心,但又因為害怕姜巍的媽媽受到更多刺激後會作出危險舉動,所以一直不敢貿然采取營救行動,沒想到一拖就拖了8年。

  當李阿姨跟著當地電視臺記者,終於從小黑屋裡第一次看到被解救出來的姜巍時,『她是那麼瘦小,看上去不足30公斤。我去拉她手臂時,就給我感覺稍稍使一點勁就能折斷了,很細,摸著又很脆。她在家裡關了這麼多年,沒有水,沒有電,吃的都是雪水和雨水,這孩子肯定營養不良。』人們非常擔心,長年與世隔絕的生活,會不會使姜巍的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響。幸運的是,被解救後的姜巍經醫院檢查,除嚴重缺鈣和營養不良外,因長期不活動膝蓋下有瘀血,行走不便,其他內髒器官和智力水平都屬正常,這也讓許多關心姜巍的人松了一口氣。

  由於媽媽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而爸爸也在多年前就得了腦溢血,姜巍的舅舅和姨媽也因各自的難處而沒有能力撫養姜巍。這時,住在同一家屬區的原居委會主任李貴蘭阿姨,主動承擔起了照顧姜巍的責任。

  一天天朝夕相處,姜巍的表現讓她越來越擔心

  李阿姨知道,在姜巍被關起來之前,一天學也沒上過,但姜巍的媽媽原本是大學生,家中有許多文學方面的存書。在她的神經癥處於尚能控制的清醒狀態時,她還會教女兒寫字和做算術題。所以,在那個沒法跟外界接觸的小黑屋裡,姜巍每天能做的唯一的事就是寫字和看書。她在8年中看過不少文學書籍,像中國古代的《東周列國》,古典詩詞及外國小說等等。『我媽不喜歡讓我看小說。』姜巍說:『但她喜歡我讀中國的古典詩詞,最喜歡我吟誦蘇軾的《水調歌頭》和李煜的《虞美人》,這兩首詞她經常要我背。我媽感覺這兩首詞表達的感情特別真切,我也覺得特別符合我的感覺吧。』

  經過3個月休養,當地教育部門通過了對姜巍的智能測評,決定讓從未上過一天學的姜巍直接就讀通鄉小學五年級,那個班的學生也很快接受了這個大同學。剛上學時,她在課堂裡不愛說話,也不敢舉手發言。但沒過多久,她漸漸變得開朗了,在老師提出問題時,她也能大膽舉手發言了。而且,她還每天都帶著笑容,問她為什麼快樂?她說:『我來到學校,我上學就非常快樂。』

  然而,這個在同學眼中與常人沒什麼不同的女孩,還是讓細心的李阿姨看出8年囚禁生活帶給姜巍的心理創傷,而姜巍的表現也讓她越來越擔心了,『我拿她當大孩子吧,她有時做的事像七八歲小孩,可你真把她當小孩子看待吧,她又想得比別人復雜,讓我經常無所適從,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打翻了五味瓶,說不出的滋味往肚裡咽

  有一天,李阿姨去老年活動站工作,因為姜巍正好不上課,就把她帶在身邊。到中午吃飯時,李阿姨知道姜巍喜歡吃水餃,就給她零花錢讓她自己買了吃。當她把水餃買回來正要吃的時候,一旁有個老太太看著她可愛,就逗她一句:『怎麼沒給我買二兩(餃子)呢?』姜巍沒吱聲,吃完水餃,她又去買了二兩餃子回來。老太太看著姜巍端過來的水餃,連忙說自己沒要餃子,怎麼給買回來了。姜巍卻委屈得當場哭了。一時間,也讓李阿姨不知如何是好。

  李阿姨家養了一只寵物狗叫格格,有一天,為活躍家裡氣氛,李阿姨在學狗叫時,無意中脫口說了句:『格格是小狗,你(指姜巍)是大狗……』話剛說完,她馬上反應過來,看到姜巍的表情異樣了,怕她不高興,李阿姨趕緊補一句說:『我是老狗!』這纔使她哈哈地樂了。以後,姜巍也在學狗叫的同時,總是開心地指點著大聲說:『大狗、小狗、老狗!』這雖說是很幼稚的行為,但多少也讓李阿姨有點不自在。

  而更讓李阿姨擔心的是,雖然姜巍大部分時候都像個小孩,可當真把她像孩子一樣對待時,她的一些想法和舉動又讓人難以琢磨。有一天放學,李阿姨去接姜巍時,聽到老師表揚她,還說下學期打算讓她當班長。姜巍在一旁聽了特別高興,李阿姨見此情形也說這是好事,隨後對老師說了自己的想法,『只要這孩子能接納我,她可以在我這兒長期住下去,等她畢業後可以找個工作,以後還能像嫁閨女一樣給她找個對象……』沒想到姜巍突然又委屈地哭了。後來,老師告訴李阿姨,姜巍哭得很傷心,說自己就是不願意結婚,『以後要是結了婚也不會幸福的。』這件事讓姜巍好幾天都不給李阿姨好臉色看,李阿姨也難受得好幾天沒吃好飯、睡好覺。她心想,無論這孩子怎樣,我都不會跟她計較,但有時候,她也真是想得太復雜了。而我總是為了她好,總拿她當自己的第三個女兒一樣看待。但遇到尷尬情形時,李阿姨真是覺得自己好多酸甜苦辣沒法讓她理解,她也不能隨便跟家人說,更不能跟外人說,真像是打翻了五味瓶,說不出的滋味只能往肚裡咽。

  專家解析:人際關系與心理健康

  北京著名心理學家楊鳳池教授認為,在姜巍身上反映出來的內心衝突,都明顯與被囚禁8年的特殊經歷有關。人有合群性的生存特性,而許多影響人格發展的內心衝突,又往往來自人際相處中自我與他人之間的關系。用心理健康的標准來衡量,可以說沒有哪一個人能脫離了與他人的關系而孤零零地在社會人群中生存的。從姜巍的媽媽不幸成了神經癥患者的情況看,她的人際關系已經紊亂,她在處理自我與他人關系方面,已落到了無法控制的絕望境地。她為什麼要戴著面具生活?她為什麼對古典詩詞中的悲觀情調特別容易產生共鳴?她暴露出來的種種內心衝突,都可以找到對現實中人際關系深深的無助感、壓抑感和恐懼感,於是,她覺得只有把自己幽閉起來纔安全。她不僅自己這樣做,還把年幼的女兒也帶入幽閉的生活中。一個很早就與世隔絕的女孩,自然也逃不脫媽媽帶給她的影響。

  姜巍在處理『二兩水餃』的事情上,要理解到她有著非常守信的真誠待人的意識;在因為『不願結婚』而不給好臉色的事情上,也要理解到她害怕像媽媽那樣遭受遺棄的內心恐慌。應當說,這孩子能以正常人的意識在調整著自己的行為策略,在盡量適應環境中摸索著找到自己前進的道路,已經非常不容易了。當然,結束了與世隔絕的生活,並非意味著內心衝突的結束。現在,擺在面前的問題是如何學會人際相處。姜巍怎麼學會跟李阿姨相處,李阿姨怎麼學會跟姜巍相處,這是一個大課題。專家建議,李阿姨跟姜巍打交道,可能要區別於同其他女孩打交道。每次要跟她說什麼話,恐怕先要想一想,我這麼說孩子會怎麼想。單純把她當成8歲的孩子不對,單純把她當成17歲的孩子也不對。因為她不像平常孩子有在人際生活裡直接實踐的很多東西,在幫助她處理社會交往、情感互動等方面,可能要有花更長時間的思想准備。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