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市領導石忠信、鄒新生、張桂華出席會議。 據介紹,這次區劃調整,是哈爾濱城市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對哈爾濱未來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它將有利於延展哈爾濱的歷史文脈;有利於增強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作用;有利於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產業集聚;有利於進一步提高行政效能。阿城成為哈爾濱的行政區後,把阿城與哈爾濱的歷史文脈和文化底蘊有機融合,有利於追本溯源,進一步延展哈爾濱的歷史文化。城市發展空間的擴展,將進一步降低城區人口和建築密度,緩解交通和生態壓力,環境質量將得到改善,為哈爾濱市經濟和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拓展了空間。此次行政區劃調整,為推進哈爾濱市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以及城市功能的重新布局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阿城旅游資源豐富,金上京歷史博物館、北方森林動物園、玉泉狩獵場等主要景區具有較高的知名度。阿城設區後,對於整合城區旅游資源、做大做強旅游業具有重要作用。原來的香坊區、動力區都是以機械工業為主的老工業城區,並且兩區內大廠、大學、大所相對集中,兩區合並設立新香坊區後,能夠實現各類資源和要素的優化組合,進一步優化城市產業布局,有利於實現城市各區域板塊均衡和協調發展。 哈爾濱市委副書記、市長石忠信在通報會上強調,行政區劃調整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群眾性很強的工作,關系到全市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既要考慮城市未來發展的大局,也要堅持以人為本,維護好廣大乾部職工的切身利益,確保區劃調整工作平穩有序進行。當前各部門要密切配合,合力推進,要站在講政治、講發展、講穩定的高度,認真履行各自職能,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石忠信說,各相關部門和單位要搞好行政區劃調整期間各項工作的銜接,各區要重點做好經濟指標、發展指標的對接,各相關部門及主要責任人也要進一步明確職責,認真做好本職工作,確保生產不停滯、工作不脫節、服務不中斷、管理不松懈,使各項日常工作不因行政區劃調整而產生任何影響。要做到新區有新氣象,根據行政區劃調整後新區的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各項工作標准和發展目標,科學系統地制定新區中長期發展規劃。廣大乾部職工也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用最好的工作狀態努力創造更加優異的成績。 香坊區 香坊區位於哈爾濱市東南部,總面積208.5平方公裡,人口34.2萬人,轄兩鄉一鎮和八個街道辦事處。 全區經濟已形成大中小並舉,工、商、運、建、服全面發展、門類齊全、布局合理的新局面。全區1.3萬餘戶企業分布於機電、建材、紡織、食品、醫藥、化工等行業,其產品遠銷國內外。全區有耕地7525.8公頃,盛產玉米、水稻、油豆角等作物。全國著名的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船舶鍋爐渦輪研究所等74家『三大』單位坐落在香坊區,703科技園、香坊科技創業中心孵化科技企業的作用越來越大。 濱洲、濱綏兩條鐵路線在境內經過,17條公路與京哈、哈大、哈同公路相連,有客貨運火車站點4個,鐵路專用線32條。 動力區 動力區位於哈爾濱市東南部,始建於1958年。全區現有人口41萬人,面積131平方公裡,其中,城區面積25.3平方公裡。行政區內轄有12個街道辦事43個社區居委會;1個鎮,17個行政村。 動力區是大工廠、大科研院所、大中專院校相對集中的城區。區內有哈爾濱電機廠、鍋爐廠、汽輪機有限責任公司等國有大中型企業23家。有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東北林業大學、哈爾濱理工大學等大、中專院校19家,省石化院、大電機研究所等科研院所27家。 全區綠化總面積1636.89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49.36%,人均公共綠地9.88平方米,是哈市惟一的省級園林綠化示范城區。城區大氣污染指數較低,是全省第一個無煙塵控制區。 鏈接 2004年哈市區劃調整 哈爾濱市區劃建制是1960年設置的,轄道裡、道外、南崗、香坊、太平、動力、平房等7個區,當時市區面積1240平方公裡,人口202.7萬人。 2004年,經國務院批准,哈爾濱市行政區劃進行了首次調整。 撤銷哈爾濱市太平區,其行政區域劃歸道外區。設立松北區,轄原隸屬於道外的松北、松浦、萬寶3個鎮,太陽島、三電2個街道,以及原隸屬呼蘭縣的樂業、對青山2個鎮。撤銷呼蘭縣,設立哈爾濱市呼蘭區,以原呼蘭縣的行政區域(不含樂業、對青山2個鎮)為呼蘭區的行政區域。 調整後的哈爾濱市轄道裡、道外、南崗、香坊、動力、平房、松北和呼蘭等8個區和賓縣、巴彥、依蘭、延壽、木蘭、通河、方正等7個縣,代管五常、雙城、阿城、尚志等4個縣級市。全市總面積5.3萬平方公裡,其中市區面積由原來的1660平方公裡增加到4272平方公裡;全市總人口954萬人,其中城區人口380萬人。
阿城市 阿城,位於哈爾濱市東南23公裡處的阿什河畔。基本地貌為『六山一水三分田』,東部山區峰巒疊翠,西部平原坦蕩如砥。全市幅員面積2814平方公裡,其中市區面積56.54平方公裡。下轄5鄉11鎮、5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65.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4.6萬人,是黑龍江省城市化水准最高的縣級市。 阿城,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豐厚文化底蘊的名城。公元1115年,女真人傑出首領完顏阿骨打在這裡建立了聲威顯赫的大金帝國,史稱金上京會寧府。這裡曾產生過眾多傑出的歷史人物,發生過許多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事件,遺存著歷久彌珍的文物。 阿城,工業基礎雄厚,是黑龍江省的工業重鎮。市內有亞洲最大的自動保護裝置生產企業、被譽為『中國機電保護發祥地和搖籃』的阿城繼電器集團;有國家大型化纖聯合生產企業、共和國500家最大企業之一的黑龍江龍滌集團;有國內啤酒行業的龍頭企業青島啤酒集團(哈爾濱)有限公司;有東北地區白酒行業的排頭兵企業玉泉酒業集團、龍江龍股份有限公司等。目前,阿城已有4家上市企業,在黑龍江中小城市中獨此一家。 阿城,特色農業發展迅猛,是國家500個商品糧大縣之一。近年來,阿城相繼榮獲『中國大米之鄉』、『中國大蒜之鄉』等稱號。 阿城,風光秀麗的龍江旅游明珠城。位於南郊2公裡處的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上京會寧府遺址,輪廓清晰,蔚為壯觀;東北最早的道教聖地松峰山,怪石嶙峋,龍江獨秀;黑龍江最大的水庫——西泉眼水庫及玉泉國家級森林公園,遠山如黛,近嶺含煙,氣吞萬裡;亞洲最大的封閉式獵場——玉泉狩獵場以其獨具魅力的休閑游樂方式和北方園林風情令人心馳神往,流連忘返,夢繞魂牽…… 阿城,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近年來,共投資20多億元進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阿城市先後被授予全國衛星城市、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先進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城市、全國科技實力百強縣(市)、全國文化先進縣(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縣級歷史文化名城、省文明城市建設先進市標兵、省級綠化先進市、全省十佳城市等榮譽稱號。 阿城,交通發達,信息快捷。301國道、哈同、哈五等數條國道和省級乾道穿境而過。濱綏鐵路橫貫東西,二、三級鐵路站點13個,鐵路專用線22條,構成了阿城經濟發展的動脈。 阿城,在黑龍江省綜合經濟實力評比中,位居全省67個縣(市)榜首,贏得了『龍江第一縣』的殊榮。
調整前的哈爾濱市區 新並入哈爾濱市區的阿城 調整後哈爾濱市區面積由4272平方公裡增加到7086平方公裡,市區人口由398.96萬人增加到464.24萬人。 4272平方公裡 2814平方公裡 南崗區 新的香坊區 道裡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