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日電 9月1日,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一采油廠累計生產原油5億噸!
油田開發的歷史因這一天而格外生動。創新發展的足音因這一刻而分外鏗鏘。
5億噸,在過去的46年時間裡,凝鑄成共和國軀體裡最為強勁的血液和動力。
9月1日,在這個撼人心魄的歷史時刻,有人在探究:5億噸到底有多重?
1、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是精神之魂。繼承不忘與時俱進,創新不忘固本溯源。5億噸來源於大慶精神的發揚光大。
20世紀60年代那場波瀾壯闊的石油大會戰,不僅在於成功開發了大慶油田,而且培育了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大慶油田采油一廠就是大慶精神的重要發源地之一。
『對待革命事業,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千革命工作,要有嚴格的要求、嚴密的組織、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三老四嚴』作風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沒有離開過大慶石油人。
會戰初期,一廠中四隊隊長辛玉和帶領12名職工抬著兩塊床板,帶著一把菜刀,奔赴新區。60多天的日夜奮戰,12口油井全部投產。油井投產後,辛玉和從自身做起,工作上嚴細認真,一絲不苟。油井清蠟換新鋼絲時,他用放大鏡一寸一寸地檢查鋼絲有沒有砂眼,以杜絕刮蠟片掉到井下發生生產事故。『三老四嚴』成為油田人的行為規范和精神動力。
如今,大慶石油人依然在傳統中汲取營養,在弘揚大慶精神中尋找支柱。邁向新世紀,一廠確立了『三老四嚴、永創一流』的核心理念,賦予大慶精神新的時代內涵。『永創一流』體現了全廠員工不懈追求的精神風貌和新時期『創建百年油田』的不竭動力。
新形勢下,『四個不一樣』的管理理念脫穎而出。 『素質高低使用不一樣,管理好壞待遇不一樣,技能強弱崗位不一樣,貢獻大小薪酬不一樣』。『四個一樣』和『四個不一樣』統一起來,在文化與管理的互融中,大慶精神又有了新的發展。
大慶精神永遠是石油人戰勝一切困難、奪取勝利的『傳家寶』。這種精神力量,成為一廠累計生產原油5億噸的重要支橕。
2、喚醒沈睡的石油河,創造年產原油1000萬噸以上連續穩產33年的輝煌業績。5億噸來源於科技進步的強力驅動。
一廠46年的開發建設史,是一部科技興油的進步史。
看一廠發展,自噴采油、機械采油、三次采油連接起科技興油的發展主脈。從籠統開采到分層開采,從粗放開采到細分層系開采,從主力油層到薄差油層到表外儲層,無不印證著科研探索的攀登足跡,無不彰顯著科技興油的魅力。
油田開發初期,廣大科技人員把一腔愛國心、報國志,化作為國爭光、為民族爭氣的實際行動。1974年,一廠原油年產量攀上了1000萬噸的歷史新高。
隨著油田開發時間的延長,主力油層進入高含水期,油田含水達到70.6%地下油水狀況變得復雜,開發難度逐年加大。面對國家對石油能源的迫切需求,一廠全面轉變開發方式,變自噴開采為機械開采,並做出了開發地下尚未動用的高臺子油層的重大決策,吹響了向年產1500萬噸進軍的號角。
高臺子油藏的開發是一廠開發史上具有突破性意義的關鍵戰役。高臺子油層位於薩爾圖油層下面,埋藏較深,滲透率低,而且油層也比較薄,開采難度大。在油田開發初期,地質專家將其打入『冷宮』。由於薩爾圖主力油層產量遞減,一廠把目光轉向了地下依舊沈睡的高臺子油層,開始了對高臺子油層的開發試驗。
從1980至1988年,無數次精心試驗,終於敲開了沈睡億萬年的油藏寶庫大門。當滾滾石油洶湧而出,展現在一廠人面前的是科技進步帶來的光明前景。經地質儲量計算,一廠整個高臺子油層儲量達到3.1億噸,相當於在地下又挖出一個世界級的大油田。依靠主力油層和高臺子油層的開發,到1991年,一廠攀上了年產1500萬噸的高峰。
三次采油技術是油田開發技術的一次歷史性飛躍。一廠充當了三次采油開發試驗場的角色。聚合物三次采油工業化生產的重大成功,為大慶油田的聚合物三次采油提供了試驗依據和工業性生產的實踐。
科技,創新,使一廠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創造了年產原油1000萬噸以上連續穩產33年的輝煌業績。
3、首創崗位責任制,推行內部承包經營責任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5億噸來源於管理創新的生動實踐。
在北二注水站,整潔優美的環境,一塵不染的設備,一絲不苟的交接班,無不在訴說著這裡曾是崗位責任制的發源地。
到這裡采訪,職工們深情地向你講述:1962年6月21日,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來到北二注水站,詳細地觀看了注水站的崗位責任制,高興地說:『好啊,你們這樣做很好。』自此,崗位責任制得到迅速推廣。崗位責任制從創立之日起,就成為大慶油田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彰顯出蓬勃的生命力。在堅持崗位責任制的基礎上,北二注水站進一步總結形成了『上標准崗,乾標准活,交標准班』的『三標』工作法,在石油系統得到了推廣應用。
中十六聯合站的孫桂蘭剛剛參加工作時,那種班前會唱歌的氛圍和站區走路『三人成行,兩人成列』的軍隊作風使她深受震撼。聯合站內,人人有區域,人人有目標。全站員工從細微之處著眼,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精品管理覆蓋網。
『我的操作無差錯,我的崗位請放心。』『崗位行為零失誤,服務行為零缺陷,心理行為零距離。』……在薩中Ⅱ配制站,這些鄭重的話語詮釋著員工對企業管理的莊嚴承諾和深刻理解。在這裡,黨員承包的崗位全部達到先鋒崗水平。
走進中七聯合站,一股股親情在人們的心中湧動。每位員工和親人的合影,親人的安全寄語靜靜地掛茌安全親情展示板上。『安全,家人的期盼;平安,永遠的祝福。』冷冰冰的管理就這樣充滿了人文底蘊。聯合站的管理水平在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育人、以情塑人中得到了迅速提昇。這裡成為油田公司的管理樣板站。
46年來,一廠在發展中提昇管理思想,在探索中轉變管理方式,在創新中提高管理效益。以管理創新的生動實踐,為企業持續有效發展鑄就了『鋼筋鐵骨』高擎起5億噸的歷史豐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