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3日電 一家托老所負責人突然攜款失蹤,扔下老人不管;一家托老所因為一老太的兒子15個月不交錢,就將老太帶出找家屬,在找不到的情況下,欲棄老人不管,後報警。如果不是牡丹江市發生了兩起托老所棄老的事件,此前民間養老機構的確沒有引起人們太多的注意,在民間養老機構越來越成為社會養老的主體之後,一些凸現的問題亟待解決。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雖然哈市經過審批的104家民間養老機構沒有類似的事件被曝光,但是有200多家沒經過審批的民間托老所存在,因為資金、監管等一些具體原因,難免出現問題。
兒子不交錢母親遭托老所『棄管』
牡丹江市愛民區夕陽紅(化名)托老所棄老事件的曝光,緣起於公安機關接到的一個報警電話。
8月4日,牡丹江市愛民公安分局興平派出所接到報警,對方稱:在牡丹江師范學院門口發現一名無家可歸的老太太,所長吳國生和另一名民警趕到現場,經過詢問,發現該老人神智不是很清楚,但是老人卻含含糊糊說她有『家』,並且好像和報警人認識,吳國生覺得可疑,就將報警人和老太太一起領到派出所,經再三詢問,報警人承認:她是夕陽紅托老所的負責人,因為該老太太欠了15個月的護養費,所以將老人帶出來找其家屬,卻沒找到。『老太太在我們這裡住了三天,後來經過和愛民區民政局聯系及協調,老人被送回了托老所。』吳國生說。
8月30日,記者來到夕陽紅托老所,托老所的負責人顯然對遺棄老人的說法不贊同,據她介紹,老人是在2004年10月份由兒子送來入院,最初老人的兒子都准時來交護養費。可是到2005年4月份之後,老人的兒子一直沒來,也找不到了。後來,經過多方聯系查找,得知了事情的原因:原來老人與在牡丹江師范學院退休的一名老教師再婚26年了,進托老所之前,老人和老伴兒並沒離婚,但不知為什麼,她和老伴兒分居,各自生活在自己的親生兒子家,後來老太太的親生兒子將母親送進了托老所。『我找不到她的親生兒子,只好找她的老伴,去了多次,也曾帶著律師,但不知什麼原因,她老伴兒的兒子就是不接納。無奈之下,我報了警,希望通過法律把老太太接回去。』這位負責人說,『托老所是我自己開的,自負盈虧,白養了老人18個月,再加上看病,我確實有點承受不住。我也知道這麼做確實不好,但真是沒辦法了。最近我已經委托律師,准備起訴老太太的兒子及她老伴的兒子。』
8月30日,牡丹江市愛民區民政局副局長佟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盡管事出有因可以理解,不管怎麼樣,將老人推向社會的做法不道德,托老所明智的做法應該是通過正常途徑,而不是不管。這起事件發生後,區民政局為老人辦理了低保,給托老所發放了臨時救濟,以此作為義務贍養老人的補償,並告訴托老所一定要好好對待老人。』
因經營困難負責人攜款失蹤
相對於夕陽紅托老所,位於牡丹江市愛民區地明安居小區11號樓3單元106室的這家托老所發生的棄老事件,因為事件的整個過程太突然甚至絕對出乎人的意料之外,反而顯得缺乏真實性。
8月2日22時左右,托老所內80歲的朱老太起床去上廁所,開燈時發現房間裡沒有電,她找到一個手電筒,准備把停電的事情告訴經營者林某,當她來到林某的房間時發現,林某並不在房間內,床上的被褥整整齊齊地擺放在那裡,『這個時候她不睡覺能去哪兒呢?每次她有事出去之前都告訴我們一聲,這回咋的了?』朱老太一邊嘟囔著一邊來到另一個房間叫醒其他人問情況。當時該托老所內還住著5名男性,73歲的楊某、60歲的張某(雙目失明),還有三個均是偏癱的34歲的唐某、49歲的董某、43歲的劉某。這些人聽到朱老太的聲音後都起來了,大家也都感到很奇怪,經過查找,楊某發現屋裡的電話沒了,在一張桌子上還發現了一封信,楊某看過之後,確認了一個消息:『林某扔下我們跑了。』
一聽說林某跑了,朱老太首先慌了神,因為她平時的零用錢都在林某那兒保管,她拿著錢跑了,自己的吃飯都成了問題。其他人因為和朱老太一樣的情況也都驚慌起來。
慌亂中,隔壁的鄰居王炳蘭知道了情況,打電話報了警,警方協調愛民區民政局處理這起事件。經查明,該托老所是在2004年成立的,原經營人丁某在2006年6月以7000元的價格兌給了林某,林某接手一個多月後,因為原經營者已把入院人員的錢都收了,有收一年的,有收半年的,因為林某收不上來錢,經營困難,於是8月2日晚在入院人員不知道的情況下,林某拿著朱老太等人寄存在她那裡的大約1250元錢突然失蹤。經過民政部門協調,這6個人被安排到另一家民營托老所。
因自己的弟弟43歲的劉某在托老所生活,劉興吉經常去托老所,並時常給林某出主意,談起這件事,劉興吉連說沒想到:『這個孩子挺好的,對老人也不錯,發生這樣的事我事先一點都不知道,要是沒錢就別接這個攤。』
『民間福利機構屬於新生事物,的確存在管理不規范的現象。』8月30日,愛民區民政局副局長佟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並不隱瞞自己的觀點。她說,從去年開始,省民政廳下發文件,民營托老所經過審批可以核發社會福利機構設置的批准證書,但出事的這家托老所並沒有執照。『發生這件事之後,牡丹江市政府在8月28日下發文件,規范民間養老機構,對於無證經營的,通知整改,整改後仍達不到要求的,一律取締。』
無證托老所哈市有200多家
牡丹江市兩起遺棄老人的事件發生後,引起了人們對民間養老機構的注意,其中涉及的就是如何管理和規范那些無證經營的所謂的『黑』托老所,林某經營的托老所因為沒有經過審批,在資金以及設施上無法保證老人的生活標准,再加上和入院的人員沒有簽訂任何正規的協議及有效憑據,所以發生了攜款潛逃的事件,給老人們造成了損失。目前記者了解到,關於這起事件,警方並沒有立案調查,按照警方有關負責人的說法,只是民間糾紛。
8月31日,哈市老齡委事業處處長站陰斌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哈市目前無照經營的民間托老所大約有200多家。大多都是以居民房為營業地點,規模小,幾張床、十幾張床就開張了。
9月1日,記者以送老人入院為名,來到了哈市道外區紅旗小區一家開在居民樓一樓的托老所,記者看到,該托老所是由三室一廳的居民房改造的,有8名老人,分別在兩個屋內擺放著8張床,根本沒有娛樂設施,屋內有的老人在床上躺著,有的則看電視。記者問每日三餐如何,該所女負責人說:『大眾菜,每天不重樣。』
記者表示條件太簡陋了,該負責人說:『咱這收費低,對老人好就行。』記者了解到,該托老所沒有經過民政部門正式批准就經營了。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道外區、南崗區的幾家同樣沒有執照的托老所,情況大致差不多,每個房間擺幾張床,幾張麻將桌就是休閑娛樂項目。
對此情況,哈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處長鄭鐵成表示,從2000年開始,哈市開始為民間養老機構核發執照,在此之前,除了5家公辦養老機構外,一些民間養老機構大多是以社區服務機構性質出現的,那時候因為國家對於民間養老機構還沒有出臺相關的規范文件,所以對經營規模等標准沒有太多的制約。現在國家有了標准,開辦民間養老機構必須經過民政、衛生、消防部門的審批合格後纔能准許經營,所以資金、規模等一些不夠條件的托老所就這樣偷著開業了。
『雖然這些無證經營的托老所沒有牡丹江這樣的事件被曝光,但是他們審批的硬杠不達標,尤其是消防根本不合格,有的老人躺在床上吸煙,加上他們的反應能力差,一旦發生火災,就很容易出現事故加之因為收費低,在生活標准上也難達到要求,更主要的是一些無照托老所經營資金無保證,再加上和老人不簽正式的護養協議,這些都是潛在的隱患。近日,哈市民政局已經責成各區民政局搞一下調查摸底,對於無照經營的,一律取締,避免發生類似牡丹江的事件。』鄭鐵成說。
"民間養老"是發展方向
據最新的數字顯示,目前,哈市總人口974.8萬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到113.2萬人,佔人口總數的11.6%,早在1999年就已經達到並超過了人口老齡化社會的標准———10%。哈市老年人以每年3萬人的速度在增長,養老成了一個頗為嚴峻的社會問題。
哈市民政局社會福利處處長鄭鐵成向記者介紹,哈市目前正規有執照的養老機構有109家,其中5家為國家全額撥款辦的,屬公辦,其餘104家都是民營的,基本上能滿足哈市老人的養老需求,當然主要靠民間養老機構。按照規定,具有50張床位規模以上的由哈市民政局負責審批管理,50張床位以下的由區民政部門負責審批管理。
『在國有福利院不能充分解決養老歸宿問題的情況下,國家鼓勵發展民間養老機構,這是必然的趨勢,也是發展方向。』鄭鐵成說,我國老齡化社會已經提前到來,隨之而來的而來的就是養老機構問題,目前哈市公辦的5家福利院,已經基本住滿。還有七八十位已經預約的老人在等著空位,出現了排隊入公辦福利院的現象,但是就哈市目前的狀況,因為這幾家福利院建的時間比較長,人員滿了不說,各項資金也不是很到位,具體地說,沒有發展空間了,只能對設施進行維修,但不能更新,所以哈市政府在今年6月15日下發了一個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意見中明確說明,鼓勵發展民間養老服務業,就是要使更多的民間資本注入到養老服務上來,而且對於開辦養老服務機構的具體單位和個人,也出臺了很多優惠政策,包括水電費與居民使用價格一樣等。同時也對發展目標作了規劃,到2010年,哈市城區的老人每1000名擁有15張床位,現在是每1000人擁有10張床位,每年遞增一個點。
哈市老齡委事業處處長戰陰斌說,國家鼓勵、政策優惠對於發展民間養老機構絕對是好事,但是規范是最重要的,不能只顧發展而疏於管理。現在有些人認為辦托老所比較掙錢,而且相對幼兒園來講,老人顯然比兒童好伺候多了,有沒有實力都想加入,所以要求主管、審批部門嚴格審批、嚴格管理,避免發生傷害老人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