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4日電 被人們譽為『遍地是牛羊』的寶清縣,如今已經很少能再見到這樣的場景了。從去年開始,這個縣實行了圍欄建場、種草捨飼、禁牧養山的措施,目前,牛羊的數量非但沒有減少,還有增加的態勢。全縣的草原和荒山也隨之逐漸『荒蕪』起來。種草捨飼養殖戶已達100多戶,種草面積有2000多畝。
發展畜牧業是寶清縣強縣富民的重要產業,但寶清人認識到,發展畜牧業不能以犧牲草原為代價。他們在全縣境內實行封山、退山、育草,全面禁牧,無人管理的草地,『三邊』(路邊、林邊、溝邊)地帶的草地也不能放牧。他們積極發展飼料飼草業,縣畜牧局為養殖戶免費提供飼草種子,一畝地補貼5至20元。他們指導農戶種植苜蓿草。據了解,紫花苜蓿可以代替豆餅,粗蛋白達16%,而且價格要比豆餅低,一年多茬。縣裡投專項資金對捨飼戶建捨給予補助,特別是大型的養殖戶幫助申請銀行貸款。
該縣的寶清鎮、龍頭鄉、青原鄉等5個鄉鎮都相繼建成了畜牧養殖小區,實行種草飼養。現在每個鄉鎮都有5戶養殖戶實行種草捨飼,全縣有100多戶種草養殖,養殖量在萬頭(只)以上,在村屯的周邊,有很多養殖戶建起了飼養場,有的在種植飼草的農田邊也建起了畜牧養殖場,實現種植飼養一體化。
這個縣雙泉村養殖戶艾立祥養殖絨山羊150餘只,去年他家種植了半?地的苜蓿草,並且實行了圍欄捨飼。老艾告訴記者,捨飼好處很多,主要是節省人力,增加飼養量,便於管理,羊的膘也好,絨的質量和分量也提高了。今年生產羊絨90多斤,出手能賣1.5萬元,還產羊羔40多只。又種了5畝地的牧草,並且增加飼養量。夫妻倆說,再喂養300到400只是沒什麼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