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6日電東 北地區發展旅游,是各地單打獨斗,還是互相取長補短走聯合發展的道路?5日,來自國家旅游局和遼、吉、黑三省的旅游管理部門及旅游企業負責人在哈爾濱市研討東北旅游業發展時得出共識,選擇區域聯合,共同打造東北『大旅游』品牌,是促進東北地區旅游發展的最佳選擇。
共同問題———
旅游開發如何融入生態建設
國家旅游局規劃發展與財務司司長吳文學在會上指出,在全國118個資源型城市中,東北地區佔31個,對於資源型城市來說,旅游業是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衝突最小的產業之一。因此,旅游業將成為東北振興的一個重要『切入點』和『催化劑』。該產業在東北地區經濟發展中具有強大的引擎作用,是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就業的最佳切入點,是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產業。東北是生態環境較為優越的地區,從發展生態旅游的思路出發,東北三省面臨的共同問題是必須把旅游資源開發真正融入生態環境建設之中。
共同優勢———
優越條件不亞於『長三角』
吉林省長春市的長影世紀城副總經理畢文宇認為,東北地區景點眾多但較為分散。單一景點或產品不足以形成大市場范圍內的旅游目的地,更難帶動東北各方面的經濟增長。只有對東北旅游資源進行有效優化整合,纔能形成完整的旅游產品,以點串線、以線出擊,全面拉動地區經濟的發展。
發展區域合作,東三省具有不亞於『長三角』地區的優越條件。國家旅游局孫鋼認為,東北三省地域緊連、交通發達,一條南北大通道(鐵路、高速公路)聯結了綏化、哈爾濱、長春、四平、鐵嶺、沈陽、鞍山、大連等中心城市,其中包括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等4個副省級城市。如果以這些城市為中軸,再吸納周邊一些伙伴城市,並把內蒙古東部幾個盟市也聯合進來,像『長三角』一樣,聯合二十幾個城市共同進行區域合作,打造東北『大旅游』品牌和產品,就能把東北旅游做強做大。
共同產品———
七大特色旅游各具特色
『大旅游』應包括東北的大冰雪、大森林、大濕地、大農業、大工業、大邊界、大界河等。孫鋼分析,目前,大冰雪的開發最為成功,東北的冰雪旅游已形成品牌,黑龍江已成為馳名海內外的冰雪旅游之鄉,哈爾濱已成亞洲著名冰雪旅游之都;依托大邊界開展的中俄、中朝邊境旅游,總體上發展不錯;大工業、大農業旅游興起不久,產品化建設和產業化發展還任重道遠;大森林、大濕地、大界河的旅游則剛剛破題,尚需打造足以吸引海內外旅游者的拳頭產品。
畢文宇認為,東北三省需要加大東北『大旅游』的概念宣傳,在旅游黃金周進行『大旅游』產品與主題活動的集中推介。
共同目標———
打造中國東北『大旅游』品牌
哈爾濱市旅游局局長杜傳東介紹,為加強東北旅游聯合體建設,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四城市與鞍山去年共同簽署了《建立東北旅游無障礙旅游區的框架協議》,相約建立『4+1』東北旅游聯合體,實施整體聯合捆綁式營銷方略,加強區域內各種旅游要素整體聯動,打造東北旅游業的『綠色通道』。聯合體先後到東南亞、歐美、日本等國家聯合促銷,受到海外旅行商的歡迎和配合。今年5月,聯合體又參加了俄羅斯遠東旅游國際交易會,聯合宣傳東北地區旅游產品,備受俄羅斯遠東地區關注。
吳文學認為,在此基礎上,必須對東北三省進行整體的旅游總體規劃,以形成合理分工、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空間布局。東北三省的旅游行業應進一步加強合作,勇於打破壁壘,取消各種體制性和行政性障礙,在區域內開放旅游市場,策劃組合東北跨區域的專項旅游線路,實現區域的協作與聯合。繼續加強資源共享、產品互補、信息互通、客源互換,推進東北三省無障礙旅游區建設,共同打造中國東北『大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