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 索
秀木成林頂半邊天 非公有制經濟佔哈市經濟半壁江山
2006-09-07 15:23:24 來源:東北網-哈爾濱日報  作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7日電 哈爾濱市統計局日前發布信息:今年1-6月,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476.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6%,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為53.3%,對全市GDP的貢獻率達52.5%;實現稅收61.5億元,佔全市稅收總收入的73.3%。

  這樣的數據對哈爾濱這個老工業基地城市顯然意義重大。經濟學者評析,非公經濟佔據全市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是老工業基地城市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一個重要標志,意味著非公經濟已成為社會財富的重要創造者,成為拉動城市經濟全面發展的新生力量。

  有關部門分析認為,非公經濟一片秀木初成林,有其自然生長規律;能頂半邊天,則離不開腳下的沃土。

  貢獻非凡——非公經濟在部分行業居主導地位,成為全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新動力

  對於非公經濟佔據全市經濟半壁江山的重大貢獻,相關部門分析後歸納為:拉動了全市經濟增長,帶動了社會財富增加,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推進了工業化進程,改善了社會投資環境。

  ——拉動了全市經濟增長。統計顯示,上半年非公經濟對全市GDP的貢獻率達52.5%,在全市GDP增長14.0%的速度中,由非公經濟拉動了7.4個百分點,成為推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從產業看,非公經濟一、二、三產業實現的增加值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分別為2.2%、20.3%和30%。

  ——帶動了社會財富增加。從資金實力看,由於個體私營經濟是非公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多的私營經濟投資到哈爾濱市參與經濟建設,使哈爾濱市私營企業擁有資本狀況全面改善。上半年,哈爾濱市私營企業注冊資本金總量達到641.1億元,私營企業戶均注冊資本金已達到168.4萬元。在民間資本集量注入的批零貿易餐飲業、制造業、建築業及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等四大行業,上半年戶均資本分別達到112.3萬元、177.4萬元、337.0萬元和113.8萬元。戶均資本規模擴大,表明哈爾濱市私營企業的經濟實力發生了令人矚目的變化。在自身獲得發展的同時,非公經濟還提供了大量的稅收收入,上半年,哈爾濱市非公經濟實現稅收61.5億元,佔全市稅收總收入的73.3%,成為哈爾濱市財稅收入的重要來源。

  ——加快了產業結構調整。今年以來,非公經濟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半年,全市非公經濟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實現增加值36.4億元、175.7億元、264.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6.9%、14.4%和14.1%,三次產業比重為7.6?36.9?55.5,形成了『三二一』的產業結構。哈爾濱市非公經濟競相向綠色農業、科技諮詢、教育藝術、經紀代理、信息諮詢等行業發展,產業結構日趨優化。專家分析,在第一產業內部,由於非公經濟積極推進畜牧業發展,農業綜合開發,發展綠色農業、現代農業和商品農業,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產、供、銷和工、農相結合的立體式農業模式。在第二產業內部,從事制造工業的非公企業紛紛開發、購買新技術,采用新工藝和新設備,努力實現三方面轉化,即經營方式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資金密集型轉化,主導產品由『傻大粗』向『高精尖』轉化,產業結構由外向型向科技型轉化。目前哈爾濱市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已遍布各工業行業,據工商部門統計,上半年,包括醫藥制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食品制造業、家具制造業等行業的20693戶個體私營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81.7億元。在第三產業內部,投資興辦電子計算機、生物工程、能源開發、智能控制等『陽光產業』的非公企業蓬勃發展,有關部門統計,上半年登記注冊的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的個體私營企業1841戶,實現營業收入7.6億元。

  ——推進了工業化進程。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工業企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同時也加快了哈爾濱市工業化進程。上半年哈爾濱市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制力度不斷加大,相當數量的國有企業改制為非公企業,為哈爾濱市工業經濟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大批非公企業在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成為哈爾濱市工業化進程的重要推動力量。上半年,私營獨資和有限責任公司的工業戶數佔私營工業的93.9%;資產規模迅速擴大,經濟效益水平逐年提高。

  ——改善了社會投資環境。民間投資是哈爾濱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橕力量。上半年全市民間投資78.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2.7%,佔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50.5%。專家分析認為,個體私營經濟、股份制經濟成為民間投資的主要力量。上半年,哈爾濱市個體私營經濟投資總額16.8億元,佔全市民間投資的比重為21.4%,已成為民間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民間投資的發展和投融資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目前哈爾濱市民間投資已基本覆蓋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並在部分行業中佔據主導地位。據上半年統計資料顯示,民間投資已遍布於國民經濟的18個行業,主要投向第二產業的制造業,第三產業的批發和零售業、房地產業及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從分行業的投資結構看,在農林牧漁業、制造業、建築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等行業中,民間投資已佔50%以上,處於舉足輕重的位置。

  創富興業——非公經濟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物質財富,拉動城鄉居民收入增長

  經濟專家認為,非公經濟佔據半壁江山反映了哈爾濱市經濟社會生活出現了重大變化,由此而來的影響涉及城市的每個角落,特別是擴大勞動就業渠道、促進專業市場繁榮等,已真真切切地體現在居民生活中。

  近年來,哈爾濱市非公經濟充分利用國家有關企業改革的相關政策和良好機遇,在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安置城鎮待業人員、吸納下崗職工再就業方面形成了對公有制經濟的強有力的補充。年初在哈爾濱市從業人員中,非公企業從業人員已達39.3萬人,比上年新增1.5萬人。

  非公經濟對全市財政收入和農民居民收入的增長也做出了貢獻,目前非公經濟繳納的稅收已成為哈爾濱市11縣(市)地方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一些原有集體經濟薄弱的地區依靠非公經濟的快速發展,已初步改變了落後面貌。

  統計部門分析,非公經濟的發展還促進了哈爾濱市大量農村剩餘勞動力從第一產業向二、三產業轉移,解決了一大批城鎮居民的就業問題,成為增加就業的主渠道。上半年,全市非公經濟從業人員達到40.8萬人,佔全市從業人員的27.4%。

  非公經濟的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上半年,哈爾濱市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372.1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6%。

  目前哈爾濱市非公經濟正在走向專業化、社會化經營。鞋類批發市場、南極小食品批發市場等目前已發展成為哈爾濱市及東北地區鞋類、食品批發及零售集散地。隨著外埠商業大鱷的湧入,上半年哈爾濱市非公有制批零貿易餐飲業已佔據消費市場50%以上的份額。上半年在實現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個體私營經濟為300.3億元,佔全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71.5%。

  春風化雨——非公經濟的重大突破,是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優化並陸續顯效的結果

  經濟專家和學者一致認為,如果沒有市場力量和政府力量的雙重推動,很難想象哈爾濱市非公經濟能夠集聚如此強大的勢能並迸發出如此強大的力量。

  事實上,非公經濟的大突破正是哈爾濱市多年來不斷優化經濟發展環境一系列努力陸續顯現成效的結果。在市委、市政府『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的重大戰略方針指導下,『只有深化改革,加快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退出步伐,纔能為民營經濟讓出更大的發展空間;只有擴大開放,積極引入戰略投資者纔能快速提昇和擴大民營經濟的整體素質和規模;只有改善環境,纔能引來外資和鼓勵國民創業』等破除陳舊觀念束縛的新思維,為哈爾濱市非公經濟發展注入了空前的前進動力。

  思想解放以及隨之而來的一系列『放水養魚』政策,為哈爾濱市非公經濟發展創造了條件。上半年哈爾濱市出臺了《關於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意見》、下發了《關於清理限制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規定工作的通知》和《關於在中小企業中依法做好推行仲裁法律制度工作的意見》,建立了市領導聯系非公有制企業大戶『直通車』服務制度,實施了非公有制企業對政府職能部門民主評議制度。這些舉措為非公經濟的發展創造了優良的環境。

  上半年,市委、市政府積極為非公經濟發展搭建綜合服務平臺:通過政策服務平臺建設,使非公經濟發展的信息渠道進一步暢通;通過科技信息平臺建設,加強了產學研合作;通過融資平臺建設,努力構建以政策性擔保機構為引導、其他各種所有制擔保機構為主體的信用服務體系大格局;通過人纔服務平臺建設,全面培養非公經濟企業高層次人纔;通過企業誠信建設,加快推進了哈爾濱市非公企業信用體系建設。

  扶上馬還要送一程。上半年,哈爾濱市選定光宇集團、九州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等33戶企業作為省級重點扶持企業,其中27戶企業被納入省級重點扶持范圍,86戶符合條件的骨乾企業被納入市級扶持的規模骨乾企業,非公有制骨乾企業的發展得到了政策上的支持。

  從政府撥款120萬元獎勵28位優秀民營企業家,到非公企業實現招商引資17億元,引進千萬元以上項目50項……上半年哈爾濱市非公經濟運行的種種跡象表明,政府傾力培育的沃土有力地改善了非公經濟生態環境,使非公經濟長成參天大樹的信心大增。

責任編輯:孫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