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中小學生紮堆送禮 變了味兒的教師節令人懮
2006-09-10 20:46:41 來源:東北網  作者:黃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0日電(記者 黃健) 今天是第22個教師節,記者連日在采訪中發現,教師節送禮的『風俗』沒變,但中小學生送禮的形式和禮品的種類更新速度之快,是記者始料未及的。教師和家長紛紛表示:別讓教師節變了味。

  教師節送禮成了中小學生課間的焦點話題。

  在教師節來臨之際,許多孩子課後談論的話題竟是『今年給老師送什麼?』。他們挖空心思,想送老師新奇的禮物。賀卡、鮮花這些普通的禮品已經退出教師節禮品的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數碼產品等高檔商品。學生之間攀比送禮品的價錢也成了一股風氣侵蝕了中小學生幼小的心靈。

  『教師節送好禮』成了眾商家打折促銷的又一賣點。

  記者在哈爾濱各大商場采訪時發現,在商場裡隨處可見商家打出『別忘了,9月10日教師節』這樣的廣告語。各大商場禮品櫃前都有那些在為教師節挑選禮物的家長和學生的身影。套裝、手表、化妝品、數碼相機等價格不菲的各類時尚商品都成了家長們選擇的范圍。在某大型綜合商場數碼產品區,近日來許多家長帶孩子前來購買數碼相機、MP4、手寫便攜式電腦輸入盤、數碼伴侶等電子產品作為教師節送給教師的禮物。記者采訪中發現,由於要打印的收據和發票上都顯示9月10當天的日期,一些家長更是放棄工作和休息的時間,與孩子一起把所有的精力放在為老師挑選禮物上。一個教師節,浩蕩的購物大軍成全了所有的商家,打折促銷全部和教師節掛上鉤,讓眾商家大賺一筆。

  家長的一聲嘆息:給我一個不送禮的教師節。

  教師節變成『送禮節』,這顯然是一種變味的尊師形式。這件讓人悲哀的事,在如今教師節裡,卻被人們競相上演著。家長們只會無奈地發出一聲嘆息:『給我一個不送禮的理由?』而那些教師們也會同樣的嘆稱:『家長們真是讓人盛情難卻呀』。

  其實,家長奉上謝師禮,許多出於討好教師心理。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害怕孩子學習不好,老師不夠關心,更希望通過給教師送禮能吃上老師給的小灶。還有一些家長受盲從與攀比心理的驅動,看到別的家長送禮,也就跟著送,而且,還要咬咬牙,不能送得太寒磣呀。

  家長紛紛表示,這種校園送禮風,除了給家長增加了一定的經濟負擔之外,最大的危害就是用功利性破壞了教育本身的純潔性、平等性和公正性。

  老師:進退兩難的教師節。

  采訪中一些老師向記者袒露了心聲:面對家長們的盛情難卻,一些教師收了禮物,心裡還有一定的壓力。而更多的教師會認為,如今校園已不是世外桃源,如果不收禮,那纔是怪人呢。最可怕的是,當越來越多的教師們認同送禮這種『尊師重教』的形式時,這就會為教育帶來極大的危害。

  心理學家: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急需正確引導。

  哈爾濱醫大一院的心理科專家認為,如今社會上對教師的心理健康重視程度還很不夠,甚至大部分教師本身都沒有正視這一問題。事實證明,許多教師多會在作業批改、課堂提問、安排座位以及課後輔導等方面給那些送禮的學生以關照。中小學的學習主要依賴老師的教導,與老師相處時間長,這就會使學生心理過早地向成人心理轉化,引發學生的攀比心理、投機心理,增加其拜金主義的思想。對教師來說,這不符合教師職業道德的要求,要知道『身正為范』,教師如果不能恪守道德情操,克勤克儉,又如何去做『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呢?更何況,這本身也違背了教育的平等性和公正性,是對教育資源的一種破壞。

  教師節變成『送禮節』,凸顯當前社會價值評判存在誤區和教師社會人格的危機傾向。其實,教師節裡的一句問候、一紙賀卡、一份成績都應該成為教師最好的禮物。因此,面對變味的教師節,除了國家能完善相關的法規,規范教師行為外,家長和教師也應該反思自己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後果。

責任編輯:張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