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2日電 截至今年3月份,全省33個合作醫療試點縣已有511.77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農村人口609.82萬人,全省共為308.16萬人次參合農民補償醫藥費用6871.43萬元,其中住院補償率28.44%,預計全年住院補償率將達到40%左右。
511.77萬農民可以報銷醫藥費了
說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林口縣古城鎮的農民老姜有一肚子的感激話。他在一次上山采藥時不幸遭遇到了『熊瞎子』,渾身被咬得像個血葫蘆,大大小小的傷口足足縫了200多針,住了近一個月的醫院纔保住了性命。老姜出院後,想起自己半年前曾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於是拿著4000多元醫藥費憑據,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找到林口縣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辦公室很快按規定給他報銷了1400多元的費用,這使老姜萬分驚喜。
林甸縣宏偉鄉的農民老孫也有同感,老孫患肝癌後,家境十分貧寒。得知這一情況後,林甸縣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特事特辦,提前將老孫已花掉的1000多元醫藥費報了銷。此後,又分期為他報了5000元醫藥費。老孫全家激動萬分地說:『想不到俺農民也能像城裡人一樣報銷醫藥費了!』
截至3月底,全省共為308.16萬人次參合農民補償醫藥費用6871.43萬元,其中住院補償率28.44%,預計全年住院補償率將達到40%左右。
『大數法則』使基金的『蛋糕』變大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個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新農合制度的特點是政府投資佔籌資總額的2/3,農民投入僅佔1/3,並以保大病為主,同時兼顧小額醫療費用補助。其實質是『聚沙成塔』,積小錢辦大事,以眾人的力量共同抵御疾病帶來的風險和不測。
為了使農業人口能夠搭上享有醫療保健的健康快車,全省合作醫療辦公室工作人員可是真沒少費心思。我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從2003年就開始了,由於參合率低,籌集的資金相對較少,基金的風險相對較大。報銷的少,農民意見就大了。為解決合作醫療中出現的這些問題,我們在遵循國家建立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三大原則的基礎上,實施了試點工作的一些方針,例如『大數法則』方針。『大數法則』即多數人參加醫療保險,以便風險共擔。合作醫療也適用保險上的『大數原則』,即參加的人越多,保障水平越高,參合率越高,基金的『蛋糕』就相對較大,農民受益的面也越大。為了解除老百姓心中的疑慮,合管辦的乾部走村串戶宣傳『新農合』的好處,坐在農家炕頭上給農民算小賬、細賬。讓農民從心裡頭信服『新農合』。
林口縣農民劉明霞一家是在2003年第一批『參合』的農戶,2005年她的丈夫因患腦血栓住進醫院,花費一萬多元,當下合作醫療就給報銷3000多元。劉明霞說:『用這些錢買了化肥、種子後,還能還點外債呢。如果俺們當初沒有參加合作醫療,今年連地恐怕都種不上。』
目前,全省33個合作醫療試點縣已有511.77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農村人口609.82萬人,參合率達83.71%。比2005年增加25個百分點。農民個人繳費5843.39萬元,預計國家、政府、個人三方籌資總額可達24175.33萬元。
農民潛在的健康需求被激活
為擴大黑龍江省參保農民的受益面,在新農合運行的過程中,各試點縣因地制宜,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補償方式,不斷提高補償額度。目前全省33個試點縣(市)已形成了三種補償形式:一是按住院單病種確定不同補助額度。如林甸縣確定了10類52種疾病單病種,對因不同病種住院而給予不同的金額補償。如果農民患了規定范圍內的某種疾病,由定點醫院直接墊付醫療費用。二是按定點醫療機構的級別確定不同報銷比例,即在市、縣、鄉級醫院治病後報銷不同比例的醫藥費。三是按定點醫療機構的級別並輔以少部分單病種定額補償。
新農合制度提高了農民預防疾病的意識,參加合作醫療前,多數農民都是『小病不願去醫院,大病不敢去醫院』。一些農民說:『過去小病拖、大病磨,有個頭疼腦熱的,買點藥就算了。現在不同了,合作醫療能給咱看病節省一大塊費用,去醫院看病心裡托底啦!』
在最早的試點縣之一林甸縣的調查發現,新農合明顯減輕了農民的醫藥費負擔,使農民看病時的自付費用大幅度下降。以腦梗塞為例,2003年的平均治療費用需要1440元。現在,只需973元。農民潛在的健康需求被激活,2003年該縣應住院而未住院治療的人數佔15%,2004年下降到8%,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4%。
目前,各地『合管辦』制定了常見病種最高治療限價標准,對醫療機構進行監督,保護『參合』農民的利益。參合農民說:『透明是新農合的生命,金山銀山不如新農合這座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