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2日電 【現狀調查】公辦要預約民辦空一半
目前,哈爾濱市擁有各類養老機構109家,床位5260張,其中公辦養老機構約有2000張床位,入住率達82.6%—90%,社會和個人興辦的養老機構入住率僅為50%。
盡管現在哈爾濱市的養老機構中民辦養老院的床位居多,但由於政府興辦的養老機構投入較大,設施條件和服務比較好,所以受到更多老年人的青睞。今年春節過後,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甚至出現季節性入住高峰,入住需預約登記。公辦養老機構除保證食宿等基本需求外,還能提供文娛設施及醫療護理服務,大多設有活動室、閱覽室、理發室、健身房、小賣部、陽光廳和室外活動場所等。在醫療服務方面,有的設有老年康復中心,配備醫療設備和專業醫護人員,有的配備了醫護人員和常用藥,有的與鄰近醫療單位簽訂醫療合作協議。
由於入住率不高,大多民辦養老機構經營狀況處於維持狀態。據有關部門對哈爾濱市32家養老機構統計,個人辦的20家養老機構中,10家經營持平,另有5家虧損。
民辦養老院究竟差在哪?
同是養老院,只因『出身』不同,差距卻如此之大,究竟是什麼原因?
規模小設施差。目前哈爾濱市部分民辦養老機構由於缺少資金投入,條件設施較差,有的居住空間狹窄,三四個人擠在十幾平方米的房間裡;有的只能提供住宿,沒有娛樂設施和醫療護理配備。無論是居住面積、樓梯和無障礙設計,還是照明及衛生洗浴等,其硬件服務設施都難以適應和符合老年人生活的特殊需求,這成為很多老年人不願意選擇一些民辦養老機構的重要原因。
服務水平較低。據統計,政府興辦的養老機構80%以上的工作人員接受過崗位培訓,個人辦的養老機構中接受培訓的人員卻不到20%;在服務人員配置上,政府辦的養老機構工作人員(含僱用臨時護工)與床位老人比例為1??3.1,個人辦養老機構為1??5.8。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一些民辦養老機構在運營管理方面,缺乏有關部門的指導,對社會福利機構有關規定和老年福利機構的行業標准所知甚少。管理上無規范可循,隨意性大,常采取家庭式的管理,服務的層次和水平較低。僱用的工作人員未經過任何培訓,缺乏照料護理知識,業務生疏,服務簡單粗放,容易導致養老機構與入住老人之間的矛盾,甚至產生一些民事糾紛。
【專家觀點】
1000000:5000凸顯市場前景
有關專家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421』家庭結構的出現以及空巢家庭增多,社會化養老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需求也越來越大。目前哈爾濱市的實際狀況遠遠低於國家規定的『十五』期間提出的每千名老人擁有10張床位的標准,距『十一五』規劃每千名老人擁有15張床位的目標差距更大。1000000:5000,一方面表明哈爾濱市養老機構嚴重缺乏,同時也凸顯民辦養老的市場前景之大。
【政策點擊】
引導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
日前,哈爾濱市出臺《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實施意見》,按照《實施意見》要求,哈爾濱市將引導和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各種類型的老年公寓、養老院、敬老院、托老所,鼓勵下崗失業人員和城鎮復員轉業退伍軍人創辦家庭養老院、托老所。街道、社區也將積極創造條件,制定社區規劃,大力興辦老年公寓、托老所、日間照料室、老年護理站等養老服務機構。
鼓勵社會資金興辦養老服務業。哈爾濱市將建立公開、平等、規范的養老服務業准入制度,積極支持以公建民營、民辦公助、政府補助、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鼓勵社會資金以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興辦養老服務業。
支持興辦老年護理醫療機構。哈爾濱市將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為依托,積極開展老年人康復、護理和臨終關懷等家庭服務業務,並將有計劃地在中等職業學校增設養老服務相關專業課程。
對非營利性養老機構給予『民辦公助』補貼。對社會力量興辦的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除在規劃、建設、稅費減免、用地、用水、用電、用燃氣等方面與政府興辦的社會福利機構享受同等待遇外,政府還將研究出臺按照床位數和實際收養人數給予建設或運營補貼的『民辦公助』辦法。還將通過養老服務社會化試點活動,摸索經驗,逐步在全市推廣對社區『三無』、低保、高齡病殘和獨居空巢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實行助養補貼、購買服務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