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黑龍江頻道9月14日專電 對於每個人來說,都要經歷嬰兒期、少年期、青年期、壯年期和老年期。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除了前兩個時期可以依靠父母做到衣食無懮、快樂成長外,其他的階段都需要成年人自己籌劃。那麼,該如何打理自己的錢財呢?中國農業銀行兩位注冊財務策劃師彭寶麟、詹金良為您提出如下理財方案。
青年期理財策略。適用於25歲以下、沒有固定工資收入、需要父母供養的年輕人。嚴格來說,他們並沒有養活自己的能力,所以他們的理財策略只有五個字"切勿亂花錢"。在自己還沒有賺錢能力的時候,不要為自己制造負債。他們的理財目標應是減少負債。
壯年前期(築巢期)理財策略。適用於25歲至35歲的客戶,他們一般參加工作不久,有一份固定的工資收入,單身或剛組建家庭,未生育子女。這些客戶剛踏入社會,總有一些個人的喜好,如汽車、音響等都想買回家來。個人進修、結婚、創業等也是這類人的主要理財目的。他們可承受風險的能力最強,所以股票可在他們投資組合中佔相當大的比例,甚至可用一小部分資金投機以增加收益,存款和債券所佔比例可較低。對他們的勸告是切勿投資過於保守、沒有儲蓄規劃以及投資規劃。
壯年後期(滿巢期)理財策略。適用於35歲至55歲,有較高工資收入及其他收入並需供養子女的客戶。因為他們可作5年-10年或更長時間的投資,所以他們可承受風險的能力比較強,故股票在投資組合中佔比可較高,存款和債券較低。因為有供養子女與維持家庭穩定的責任,因此他們的投資組合中通常都會包括子女的教育基金、個人退休金、家庭風險管理等。他們的理財目標一般是准備子女成家和退休金。
老年期(空巢期)理財策略。適用於退休後或60歲以上的客戶,他們可承受風險的能力較弱,手中的錢是辛苦半輩子的積蓄,故股票在投資組合中佔比應較低,存款和債券比例應較高。同時應留意投資組合的變現能力,以備有需要時(如緊急醫療等)能夠有足夠現金應急。他們的理財目標一般是長期保本安全為主,在不損失本金的情況下追求固定的理財收益,預備醫療金,享受退休休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