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舊)科技·衛生
搜 索
實施『四自五愛』工程 伊春加強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2006-09-15 09:24:53 來源:東北網  作者:中共伊春市委員會 伊春市人民政府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9月15日電 題:實施『四自五愛』工程伊春加強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中共伊春市委員會 伊春市人民政府

  我們伊春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中段。是以森林資源開發為主的林業城市,素有『紅松故鄉』、『祖國林都』和『恐龍故鄉』之稱。全市行政區劃面積3.3萬平方公裡,林業施業區400萬公頃。現有人口132萬人,其中18歲以下未成年人24、2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18.3%。多年來,我們伊春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對這部分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作為全市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緊緊抓在手上,特別是2003年10月份,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在黑龍江省視察時就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作出重要指示,並要求黑龍江先行一步,積極做好試點工作為全國提供經驗以後,我們按照省委的要求,提早部署,迅速行動,把加強和改進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擺上突出位置,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堅持做到『三個始終』:盡管伊春林區經濟非常困難,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理念始終不變。盡管伊春面臨『兩危』(資源危機、經濟危困),但既要培育後續森林資源,又要培養後備人纔資源的要求始終不改。『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纔危機將比資源危機更可怕。盡管在應試教育體制沒有徹底改變的情況下,但我們既堅持抓教書又突出抓育人的原則始終不丟。

  通過不斷探索實踐,大膽轉變觀念,創造性地提出了『四自五愛』工程,即培養教育未成年人在生活上自立、學習上自強、思想上自信、行為上自律,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集體的思想情感。 『四自五愛』工程由於其突出青少年自身的主體地位、思想道德建設重在治本的特性,得到了全社會的認可,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探索出了一條新途徑。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同志和中宣部長劉雲山同志作出批示,對這一活動高度重視,充分肯定。為落實中央領導同志的批示精神,省委書記、省人大主任錢運錄、省委副書記劉東輝,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李延芝同志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我們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深入開展,不斷創新,把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一、把握規律,從未成年人特點出發提出『四自五愛』工程

  近年來,我們伊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但由於受觀念、方法、機制等因素影響,往往出現事倍功半的結果。通過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我們認識到,只有從未成年人的成長需要和心理需求出發實施教育,纔能真正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入腦入心,化道德規范為孩子們的日常行動。一是從未成年人的身心特點來看,他們不僅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也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有著不同於成年人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接受方式和溝通方式。特別是處於初高中階段的未成年人,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自主意識明顯增強,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必須俯下身來,平等地與他們進行交流,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二是從未成年人的生活實際和思想實際看,影響他們身心成長的正負面因素空前復雜,現在的未成年人獨生子女居多,留守子女、單親家庭子女比重也在增加,他們既存在著成長的共性問題,也有個性問題,普遍是自立能力差、自強意識弱、自信程度低、自律性不強。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必須把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作為促進未成年人自立、自強、自信、自律的根本內容。三是從未成年人的成長要求看,要把他們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必須選擇一個好的活動載體,讓他們在自主參與中從小培養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集體的思想感情,養成『會做人、會求知、會健體、會審美、會生活、會勞動、會創造』的良好品格和文明的行為,達到『少成若天性』的目的。四是從未成年人的教育實踐來看,當前在未成年人教育中存在著『慣、管、灌』的傾向。家長一方面對孩子嬌生慣養,疏於引導,另一方面『望子成龍』心切,學習上嚴加管教;學校德育工作又往往忽視孩子們的主體地位,生硬說教,強加灌輸,使孩子容易產生逆反心理,嚴重影響教育效果,甚至事與願違,適得其反。通過上述分析和思考,我們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實現三個轉變,即從按管理者意志實施教育到按未成年人成長需求設計活動的轉變;從未成年人跟著各部門的指揮棒『轉』到各部門圍著未成年人成長『轉』的轉變;從要求孩子做什麼到尊重孩子想要做什麼的轉變,從而把居高臨下的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關系變成俯下身來,平等交流的朋友關系,轉變了教育管理的視角,縮短了思想溝通的距離,找准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使外因真正通過內因產生作用。

  我們通過對伊春市第二中學德育工作科研和實踐的深入總結,認為他們實施的『四自五愛』經驗,就是充分體現這一理念的最佳載體,為此,我們把『四自五愛』內容進行概括規范,提昇到指導全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高度,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進行組織實施,使我們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更好地適應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內在規律,貼近未成年人的思想實際、生活實際、心理實際。

  二、突出主體,從未成年人的需要出發實施『四自五愛』工程

  我們在實施『四自五愛』工程中,堅持以近一點、小一點、實一點、活一點為原則,不斷改進德育教學方式方法,創新實踐活動內容形式,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一是實施分類指導。從不同年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出發,確定教育內容、形式、方法。對小學生主要以教育為主,注重培育良好行為習慣;初中生主要以引導為主,注重強化自主認知能力;高中生主要以啟發為主,注重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形成。具體活動圍繞教育目標和學生的成長特點來設計,如在開展『三個好習慣』活動中,初一學生開展『三個禮貌好習慣』(進房間敲門好習慣;禮貌待客好習慣;按規則行走好習慣)活動;初二學年學生開展『三個學習好習慣』(提前預習好習慣;細心觀察好習慣;勤於動筆好習慣)活動;初三學年學生開展『三個消費好習慣』(計劃用錢好習慣;適度消費好習慣;『貨比三家』好習慣)活動;初四學生,開展『三個做人好習慣』(選擇交友好習慣;獨立做人好習慣;樹立強烈責任心好習慣)活動,使德育工作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增強了可接受性。二是啟發自我教育。全市各中小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未成年人自主選擇設計組織活動,開展『假如我是爸爸』、『假如我是班主任』等活動。組織學生就關心和感興趣的問題展開討論,開展『文明交往,自尊自愛』、『遠離網吧,刻苦讀書』、『珍愛生命,遠離香煙』等主題活動,引導學生形成正確認識,培養自覺行動。讓學生參與制定《學生文明公約》和《學生違紀處分條例》,使他們在條例和公約的制定和形成過程中受到教育。團市委結合伊春創建生態園林城市,在未成年人中開展的『小事做起來,共建綠色家園』,『天天環保,綠色承諾』等活動,通過清除白色垃圾、回收廢電池、植樹造林、組建生態監護隊等形式,使未成年人在親身體驗中增強環保意識,增進對大自然的情感,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理念的形成。三是開展快樂活動。組織開展各種興趣小組活動,設立『藝術節、體育節、讀書節、科技節、冰雪節』等五個校內節日,發展校園文化,豐富校園生活。針對部分未成年人喜歡依賴別人的思想,組織開展『做勤奮的小主人』、『社區小樓長』等活動,提高他們的自立意識;針對部分未成年人不愛勞動的實際,建立一批勞動實踐基地,開展了『認養綠地』、建『紅領巾林』等活動,培養他們的勞動觀念;針對部分未成年人自由散漫的情況,開展『軍營一日』活動,增強他們的紀律性。根據兒童特點,開展新童謠普及活動,舉辦了新童謠書法、繪畫、朗誦、舞蹈、體操大賽及新童謠征文活動,全市共有88所中學、224所小學參加了這項活動。

  三、構建網絡,為推進『四自五愛』工程創造良好條件

  我們以實施『四自五愛』工程為牽動組織動員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資源、互補互動、齊抓共管,構建起全覆蓋的工作網絡。一是辦好家長學校,發揮家庭在實施『四自五愛』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全市建立了224個社區家長學校,家長學校定期舉辦未成年人心理學、行為科學等專題知識講座。聘請教育專家開展諮詢服務,幫助解決在家庭教育中和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請優秀家長介紹經驗,引導廣大家長學做合格父母、培養合格人纔。各學校都成立了家長委員會,定期開展活動,觀摩教育教學,對學校開展『四自五愛』活動提出意見和建議,反饋學生在家庭成長中的表現。市有關部門還組建了家庭教育講師團,深入社區、家庭傳授先進教育理念。各縣(市)、區(局)都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和家庭教育實驗研究基地,選定示范家庭,促進家長由經驗育人到科學育人轉變。二是建好陣地,為實施『四自五愛』提供廣闊舞臺。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黨委政府捨得在未成年人教育基地上大手筆投入。近兩年來,先後投資3500多萬元在市中心區建成了集科普、鄉土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等多項功能於一體的大自然博物館、恐龍館和少年藝校。嘉蔭縣投資1000萬元建成了嘉蔭多功能青少年文化中心,為各學校裝備了配套的電教設施。制定了《公益性文化設施對未成年人免費開放方案》,市圖書館、小興安嶺恐龍博物館、烈士陵園等社會公益場所主動面向未成年人,對中小學生集體參觀一律實行免票,對學生個人參觀可實行半票。開闢了伊春市『四自五愛』活動網站,設立了『活動點評』、『快樂成長』等專欄,介紹活動中好經驗,宣傳先進模范,為青少年上網提供健康豐富的內容。光明集團、僑藝木制品公司等企業也主動與學校對接,設立專業實踐基地。僅光明集團每年就接待未成年人參加車間實踐活動達6300多人次。三是搞好周邊環境,為實施『四自五愛』工程營造氛圍。組織開展淨化網絡、淨化熒屏、遠離不良文化活動。開闢了青少年『陽光課堂』,聘請名優教師網上授課。依托政府網站在網上建立了『班班通』、『校校通』、『家校通』,促進『綠網工程』與學科整合。開展以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為內容的『藍天行動』,狠抓了校園及校園周邊環境的綜合治理。制定了《淨化熒屏銀屏活動的實施方案》,開通觀眾監督舉報熱線,及時發現和嚴格控制影響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節目的播出。四是建好隊伍,為實施『四自五愛』工程提供保證。依靠中小學及幼兒園教師隊伍,專業文化市場管理隊伍,青少年宮、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各類文化教育設施輔導員隊伍,文化藝術界專家輔導隊伍,理論宣講隊伍,老乾部、老戰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五老』隊伍,共同搞好『四自五愛』活動。市有關部門分別確定了每支隊伍承擔的責任,定期都對各隊伍的工作情況進行檢查指導。

  四、建立機制,為『四自五愛』工程常規化發展提供保障

  我們在實施『四自五愛』工程中,注意總結經驗,摸索規律,逐步建立健全了責任明確、管理規范、操作有效的長效工作機制,為『四自五愛』工程實現常態化、制度化提供了組織和工作保證。一是建立領導責任制。市有關部門和各學校、社區都成立了『四自五愛』工程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明確職責任務,建立目標責任制,納入市委對各單位的目標考評和乾部政績考核,納入文明單位考核體系。二是建立溝通聯系制度。建立了『四自五愛』工程例會制度、交流制度和定期總結交流制度。『四自五愛』工程領導小組每半年召開一次專題工作會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成員單位每季度召開一次聯席會議,通報情況,研究工作。還不定期地召開專項工作會議,及時解決實際工作中隨時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建立信息溝通制度,去年市『四自五愛』工程領導小組共編輯工作簡報25期,加強對下指導,及時反饋工作情況,交流工作經驗。三是建立激勵約束制度。大張旗鼓地宣傳表彰『四自五愛』工程中湧現出的『十佳百星』、『十佳德育工作先進工作者』、『六星少年』和『十佳青少年』,去年表彰獎勵了10個先進單位和35名先進個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視察工作時將『四自五愛』工程開展情況列為重點內容,新聞媒體和社會各界也都自覺的加強監督,確保這一活動紮紮實實地順利開展。

責任編輯:岳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