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18日電 2005年,鶴崗市工農區實現兩項歷史性突破,招商引資1.37億元,是上年的3.4倍;財政收入實現4453萬元,年增長21.8%。工農區經濟取得快速發展,緣於招商引資工作的三項措施——
重獎納稅大戶
不久前,鶴崗市工農區區委、區政府召開大會,大力表彰2005年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有功單位和人員,獎勵納稅大戶。這次大會表彰的范圍廣泛,既有機關乾部,又有職能部門和企業,既有招商引資先進單位和個人,又有項目建設有功單位,以及對稅收工作作出貢獻的單位和部門。此次大會是工農區歷年來規模最大的表彰會。這次表彰大會以及在此之前,工農區委區政府從區財政共拿出近300萬元,就招商引資、項目建設及稅收工作兌現獎勵。特別是對納稅企業,表彰面相當大,全區2005年納稅20萬以上的企業均受表彰,對納稅50萬元以上的企業按納稅額分星級獎勵。
鼓勵企業迅速發展、積極納稅,政府依據納稅額予以不同程度的重獎,而不是在企業尚未發展時,就由政府直接給予企業種種好處,或是政府向企業收取種種稅費和進行攤派,而是政府與企業共擔風險,共同從發展中獲益,政府及時兌現優惠政策,以此強化對投資者的激勵。
對外來投資者、企業納稅人實行重獎,緣於工農區領導層這樣的分析:從資源、交通等因素分析,工農區要想實現經濟快速發展,靠資本原始積累來不及,靠國家政策夠不上,唯有靠外來資本投資。從實踐看正是這樣,五年來外來資本對工農區的貢獻率已達到60%。
打造投資環境
除了對招商引資做出貢獻者予以物質上的重獎,工農區委、區政府還大力營造尊重納稅人,特別是企業納稅人的社會氛圍。在鶴崗市工農區委區政府門前,『尊重投資者、尊重納稅人』的宣傳圖板格外引人注目。在工農區,『保護納稅人,鼓勵投資者』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工農區尊重納稅人體現在方方面面。各政府部門對外來投資者實行全程跟蹤服務,並在細節上對外來投資者進行感情關懷。工農區委、區政府結合本區的實際情況,專門設立了商貿辦、招商辦,並在本區企業中成立了『商會』,通過政府部門與商會的溝通配合,全方位為企業服務,從選址辦照到開張營業、生產經營,不管企業遇到什麼困難,都積極地幫助協調解決。有時遇到區裡解決不了的困難,區委、區政府就召開由駐區執法部門參加的協調會。每年還要召開由工商、稅務、衛生、防疫、環保、消防、城管、技術監督局等駐區部門參加的『改善經濟發展環境總結表彰大會』,對為企業排懮解難的駐區執法部門給予褒獎。在實際工作中,對每戶企業都進行了登記造冊建立了臺賬,堅持做到『四清』即『企業地址清、企業老板清、企業人員清、企業運行狀況清』,使服務質量大大提高。特別是商會組織,在『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遇有重大的節日和重大活動,區領導都要把身在他鄉的外來投資者,邀請到區裡與大家共度,使他們真正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區委、區政府舉辦的中秋節外來投資者招待酒會、春節聯歡會、元宵節投資商聯誼會等活動,已成為與投資商聯絡感情的固定方式,為投資商和各職能部門架起溝通的橋梁。
實施『貿工換位』
工農區是鶴崗城市中心區,商業、服務業較為發達。過去,外來投資者也多投資在商貿領域,投資項目普遍規模不大,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拉動性不強。兩年前,區委、區政府制定了『貿工換位』戰略,對外招商引資挑選項目時,開始注重挑選對經濟發展有重大推動作用的生產加工型項目。從此,工農區結合自身實際,推進了一批適宜在本區發展的制造業項目建設。
去年,工農區大力加強對外聯系力度,與上海真如鎮、湖北宜城市等十個(市、區)及企業建立了友好關系;以已建立的12個友好縣市區為依托,重點實施南下招商戰略。抓住這些經濟發達地區資本和加工型企業,向中東部、不發達地區轉移的機遇,加大招商力度,通過實實在在的有效措施,吸引客商到鶴崗,到工農區投資,特別是興辦生產加工型企業。
2005年全區新建、續建工業項目6個,總投資9850萬元,鯤鵬焦碳、中選公司技術改造、成程線纜等一批項目相繼建成,並運行良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中選公司,通過技術改造,全年入洗原煤能力達到55萬噸,上繳稅金近1500萬元,佔全區財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成為區財政的支柱企業。2006年重新修訂了《工農區招商引資上項目若乾政策》,提高了商貿項目享受政策的門檻,優惠政策向工業項目傾斜。目前在談工業項目規模大、層次高,木材加工、五糧醇白酒、高質石英粉等一批在談項目,已完成了前期准備工作,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工農區新開工的昊山機械廠加工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