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搜 索
七臺河:公路收費站設進市區 百姓叫苦市民質疑
2006-09-21 19:54:13 來源:新華網  作者:梁冬、鄒大鵬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新華網哈爾濱9月21日電 不到百萬人口、市區面積只有1000多平方公裡的黑龍江省七臺河市,在市區內設了兩個收費站,過往車輛通行時要交納3元至20元不等的通行費,這不僅增加了司機的負擔,也給市民出行帶來不便,當地人大代表多次提議撤銷收費站,但收費站至今還在繼續收費。

  百姓叫苦:市區內連設兩個收費站

  記者在七臺河市采訪時發現,桃山區與新興區只有10多公裡的距離,七桃和七樺兩個收費站建在兩區中間平整的水泥路面上。為躲避收費,市內的許多車輛不得不拉著乘客繞道而行,放棄公路走小路。

  記者在收費站桃山區一側隨意上了一輛出租車,稱要去收費站另一側的新興區辦事,司機一聽立刻皺起眉問道:『走不走收費站?咱可說好了走收費站您給18元含3元過路費,不走收費站您給15元,但得繞道,而且路也不好走。』

  聽說記者想繞道省錢,司機便拉著記者駛入旁邊一條殘破的土路。『如果不繞行,那就得挺著脖子「挨宰」。』一路顛簸,出租車司機不停地發著牢騷。30分鍾後,車子終於在一處名為家屬科的地方拐上了公路,記者在家屬科附近的小路上看到,包括出租車、農用車在內的各種車輛為躲避收費紛紛在此繞行。出租車司機告訴記者,這段路如果走收費站只需要10分鍾。

  記者下車後,與正在家屬科附近招攬生意的貨車司機王景學攀談起來。『市中心建立收費站已經是個笑話,更可笑的是市區內居然有兩個收費站,但這個笑話讓司機們多年哭笑不得,直到今天收費站也沒有拆除的跡象。我的貨車載重一噸半,每次經過七桃收費站都要交3元的買路錢,往返市中心一次就要6元,少交一分都不行,連農用車也得交。一個月運營只能賺1000多元,過路費就要交200多元。而且這收費也不公平,專對我們平民百姓收費,當官的車經過卻是免費的。』提起建收費站的事,王景學一肚子怨氣。

  記者在收費站看到,確實有一些車輛在經過收費站時並沒有交納過路費。對此,當地的個體營運司機們透露,減免收費的都是政府機關的車輛,也有部分車輛是與交通部門有關系登記注冊的私人車輛,收費站『雁過拔毛』拔的大多是普通市民和外地司機的『毛』。

  市民質疑:收費依據何在?收的錢花哪去了?

  七臺河市許多個體營運司機向記者反映,當初建立收費站說是建在市區主乾公路上,市政府沒有錢,交通部門貸款建路需要收費還錢。但是,市區內主乾路應該屬於地方財政支出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可以通過稅收等途徑解決,根本不該征收過路費。就算讓市民負擔,近8年的收費也夠本了,這兩個收費站早該拆了。

  個體營運司機劉德君告訴記者,自收費站設立以來,當地的出租車司機和市民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但市區內兩個收費站從建起那天就不可能撤掉了,因為這裡涉及各方的經濟利益。交通部門為延長收費年限,快到公布收費年限時就開始修路。說是修路,其實不過是在市區原有主乾路的基礎上加寬,加寬的部分甚至沒有人行橫道寬,用『條兒』形容最恰當不過了。但是大伙對這條路是怎麼修的,究竟花了多少錢一點都不知道。

  那麼,交通部門收費的依據是什麼呢?對此,七臺河市交通局路橋收費管理處處長延國明解釋說,在市區內設立收費站是經黑龍江省交通廳、財政廳和物價局批准的。他介紹,七臺河市區內外有大個嶺、茄子河等5個批准設立的收費站,其中七樺和七桃兩個收費站的確建在市區內。七樺收費站位於鶴(崗)——大(連)公路七臺河支線,1996年10月建成,收費期限為10年,但目前該路段正在翻修昇級,所以收費期限還將延長。七桃收費站位於301省道支線,建成於1998年,當時修路投入的3000多萬元由七臺河市第二建築公司負擔,該公司負責維護和收費,之後的路權由七臺河市交通局購得,並於2004年追加了8700萬元貸款投入擴建,預計收費年限至2012年結束。延國明告訴記者,兩個收費站每年合計收費在1000萬元左右。

  記者查閱了相關的法規,根據交通部1994年發布的《關於在公路上設置通行費收費站(點)的規定》第三條,實行『開放式』收費的公路,在同一條公路主線上,相鄰收費站(點)的間距,平原微丘區不得少於40公裡,山嶺重丘區不得少於20公裡。而根據國務院2004年頒布實施的《收費公路管理條例》關於收費站設置的規定,非封閉式的收費公路的同一主線上,相鄰收費站的間距不得少於50公裡。

  黑龍江省建設廳政策法規處處長田建軍說,七臺河在城區內同時設立兩個收費站,並未經過城建部門的審批。他對七臺河的收費站印象很深刻,兩個收費站的距離的確很近。

  收費站堅持不撤,理由能成立嗎?

  針對七臺河市區設立收費站問題,七臺河市赫英蓮、左守政、劉海江、關慶纔等人大代表曾多次提議撤銷市區內及周邊的收費站。針對這些提議,七臺河市交通局2005年曾回復:『為解決我市市區周圍和市中心收費站過多的問題,我局有兩個設想,一是由市政府出資償還銀行貸款並撥付道路養護資金,七桃、七樺收費站即可撤銷;二是增收城市建設基金,由交警部門在車輛年檢時,代收一定數額的城市建設基金並償還銀行貸款,收費站也可撤銷。』然而,兩種設想改變不了目前依舊收費的現狀。

  黑龍江省交通廳政策法規處工作人員王學林介紹,七臺河這段市區內的公路位於兩條支線公路內,收費站距離很近,確實可能影響當地市民的生活。但建收費站的主要目的是為防止其他路過車輛逃費,交通部門已經貸款投資,這種收費只能繼續下去。

  延國明說,由於七臺河市區地域半徑很大,一些線路還是國道和省道的支線,地方政府無力投入市區內道路建設,交通部門只能依靠貸款修路,如果交通部門不修路也就沒這麼多麻煩了。

  對此,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武恆聚認為,交通部門的投入怪圈是人為造成的,地方政府在統籌地方經濟發展過程中應對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行評估,設立專項基金,而不是超能力建設。交通部門與地方政府實際上是一家人,無論誰的責任都不應該轉嫁到普通市民和司機身上。如果貸款數額巨大,必須在支線公路上收取外來車輛費用,那麼也應該將收費站遷出市區,因為當地的司機都按規定交納了正常的養路費。哈爾濱市就曾針對江南市區與松北區之間的收費站影響市民正常交通的問題,將收費站遷出了市區。

  『收費站沒有理由賴著不遷,地方政府如果沒有能力修連接市區的公路,那麼每年的財政收入都投向了哪裡?難道修路就只能從百姓兜裡掏錢?』七臺河市出租車司機婁喜校說。

責任編輯:杜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