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2日電 21日,備受市民關注的北京專家義務鑒寶活動結束。在鑒寶過程中,齊白石的18幅冊頁水墨畫、趙孟頫的《馬》、趙雍的《百馬圖》以及郎世寧的《蘭花圖》等40幅名家名畫相繼被發現。據專家介紹,其中有的藏品市場價已超過千萬元。近日,這40幅名家珍品將被送往北京參賽。
兩天共『鑒寶』千餘幅
昨天,記者在哈爾濱古玩城的鑒寶現場看到,門外持寶等待專家『掌眼』的市民排成了長隊。其中不乏從大慶、齊齊哈爾、佳木斯、七臺河等城市特意趕來鑒寶的市民。據省收藏家協會秘書長辛百祥介紹,兩天來已陸續有百餘名市民的1000多幅經過省收藏家協會專家篩選出的畫作,請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書畫專家『掌了眼』。在這1000多幅書畫作品中,不乏元、明、清以及建國前的名家名畫。經過北京專家鑒定,其中約有200餘幅書畫作品為真跡,其中大名家的作品達40幅左右。
家人『組團』護送鑒寶者
記者在現場看到,前來鑒寶的市民幾乎都將自己的『寶貝』用紙裹得嚴嚴實實,而面對記者的采訪和拍照也多是躲躲閃閃,不願透露姓名。在前來排隊鑒寶的人群中,63歲的鄒大媽告訴記者,她這次帶來的一個花鳥冊頁,是她爺爺年輕時花了30兩銀子在山東一個大戶人家那買來的。上世紀70年代,鄒大媽的大爺將這個傳家寶傳給了她。鄒大媽說,開始時,還真沒太把這個畫當一回事,就是扔在家裡的一角,還拿出來給孩子玩過。這兩年,投資藝術品的人越來越多了,家裡人這纔重視起來。這個冊頁有一部分已經破損了。這回拿到這裡來,想讓北京的專家給看看,能不能算個『寶』。
記者看到,現場許多市民都是一家幾個人一起護送『寶貝』而來的。也有些持寶人一口氣就帶了十幾件『寶貝』來請專家鑒定。
與鑒寶門外的熱烈氣氛相反,在專家鑒寶現場,氣氛則稍顯緊張。現場持寶人的喜怒哀樂情緒也完全跟著專家的鑒定評語而定。
一位帶著20多幅畫作到場的老大爺,在請專家鑒定前,先將收藏多年的畫作拿給省收藏家協會的專家給『掌掌眼』,沒想到20多幅畫還沒抽出一半,就先後被省內專家一一否定:『不對,你這個不對!』有的畫作,還沒等展開畫軸即被專家否定了。老大爺雖然還是不死心地不斷往外掏著畫作,但臉上已微微冒出了汗珠。老大爺說,這些畫他已收藏多年了,都是從全國各地收的。最貴的3000多元,最少的也花了幾百元。這麼多的畫少說也有個幾萬元的投入了。
真品『齊白石冊頁』現身
在前一天鑒寶過程中已陸續有十多幅齊白石畫作被鑒定為仿品。昨天,當一位中年男子忐忑不安地拿出自己珍藏的齊白石18幅水墨畫冊頁時,專家立即投入了極大的關注熱情,經過長時間的認真鑒定,終於在贊嘆聲中被證明是齊白石的真跡。持畫男子臉上立即表現出了難以掩示的興奮之情。
在昨天的鑒寶過程中,陸續被發現的還有趙孟頫的《馬》、趙雍的《百馬圖》、郎世寧的《蘭花圖》以及唐伯虎、吳昌碩等大名家的書畫作品,其中40幅被鑒定為珍品名家名畫。而其中有十餘幅畫作的市場總價都超過了億元。
40幅珍品將赴京參賽
北京專家、曾任故宮博物院陳列部主任的單國強告訴記者,進行書畫藝術品投資時,首先要看畫是否好看。如果這幅畫連基本的欣賞美感都達不到,那麼一定是仿品,而且是劣質的仿品。如果畫本身很好看,真品的可能性就會很大。搞收藏另一個重要的因素是要本人喜歡,如果一味地僅僅從買進賣出獲利的角度去做收藏,就不會在收藏中獲得樂趣,收藏的水平和質量也不會提高。如果從興趣出發,做專項收藏,慢慢在收藏過程中學習,是一定會收到真品的。
據省收藏家協會秘書長辛百祥介紹,中國國際藝術品投資與收藏博覽會24日開幕,他將攜40幅珍品前往北京參賽。估計博覽會中將有數千件作品參賽,獲金獎者可獲高達50萬元的巨額獎金。與其他參展單位相比,黑龍江省作品的數量並不算多,但『含金量』卻不低,因此獲獎的可能性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