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9月25日電 使用網絡語言是個性和時尚的表現,還能起到保密的作用。這是哈爾濱市許多中小學生熱衷網絡語言的原因。采訪中,學生們紛紛表示,網絡語言是他們共同的語言。
哈市南崗區團結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壯壯對記者說,他的口頭禪都是一些網絡語言。當記者詢問他在和同學交流時,使用網絡語言的感覺如何,他脫口而出『我暈!』然後對記者說,沒什麼感覺,因為同學們幾乎都這麼說,有時候誰運用的網絡語言多,大家就覺得他特別有個性、比較時尚。自己專門有一個小本子,用來記錄新、奇、特的網絡語言,現在已經記了300多條了。同學們還會經常切磋一下新出現的網絡語言的含義和用法,互通有無。壯壯告訴記者,如果有同學不懂網絡語言,大家不僅會笑話他『土』,甚至會嫌他不是『地球人』不願意和他交往。
關於部分學生總是把一些網絡語言寫在平時的作文裡,哈市第35中學8年級的一位學生在接受記者調查時表示,網絡語言活潑、幽默,非常具有個性,並且用起來既方便又時尚,所以他覺得『無所謂』。同時在采訪中,他還舉出了許多『論據』來證明他的觀點。他對記者說,生動有趣的網絡語言其實和小品、相聲一樣,是語言魅力的體現,現在很多比較暢銷的《豬八戒日記》和《第一次親密接觸》等網絡小說,裡面全都是『MM』、『青蛙』、『暈』、『恐龍』等這樣的網絡詞語,並且這些網絡小說還被印制成書在市面上發行,這就證明它已經被社會認可了。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類似於『偶』、『大蝦』、『稀飯』、『摔鍋』等這樣的網絡語言,學生們認為它們不但時尚具有個性特色,而且還可以用來做保密工作。哈市動力區風華小學正在上三年級的學生明明,在采訪的時候,他拿出他的日記本給記者看,其中有一段寫著,『媽媽每天逼著偶(我)學習,暈(搞不懂)!偶的滑稽(花季)94(就是)醬紫(這樣子)過了。她還老叫偶向讀大學的JJ(姐姐)學習,大學是蝦米(什麼)東東(東西),偶一點也不稀飯(喜歡),還不如去吃KFC(肯德基)……』(括號中的詞語是他後給記者『翻譯』的)看完日記後,他笑著問記者,『看不懂吧?』他得意地說,用網絡語言寫日記目的就是防止父母偷看,即使被偷看了,他們也看不懂,這樣他的隱私就有所保障了。他說,他在家裡和同學通電話的時候,也經常使用網絡語言,父母在身邊也聽不懂他們在說些什麼。
據了解,這些網絡語言常常是把漢字、數字、英文字母、符號混雜在一起使用。為了能夠更好更多地掌握這些網絡語言,學生們還經常上網『更新』,在各種網絡論壇和聊天室裡『充電』。